大风起兮,壮士出征,英雄的鲜血浸染了田畴旷野,永远的军魂守望着江河山川
一声号令,刚刚整编完毕的八路军马不停蹄,开赴抗日前线!
八路军首战平型关,日本震动!世界震动!举国北望平型关,举世瞩目八路军——
时任685团团长杨得志回忆说:最激烈的白刃格斗在二、三营的阵地上展开。二营五连连长曾贤生同志,外号叫“猛子”。在白刃格斗中,他一个人刺死了十几个鬼子,身上到处是伤是血,一群鬼子在向他逼近……曾贤生同志拉响了仅剩的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这个连的指导员身负重伤,依然指挥部队;排长牺牲了,班长顶替;班长牺牲了,战士接上指挥……没有子弹了就用刺刀,刺刀断了就用枪托,枪托折了就和敌人抱成一团扭打,哪怕只有几秒钟的空隙,他们也能飞速地捡起石块将日本兵的脑壳砸碎……
一寸山河一寸血,何止一个平型关!14年抗战,殊死之战。我军官兵视死如归、前赴后继、英勇战斗,奏响了气壮山河的军魂之歌。
从平型关南下500余公里,在莘县鲁西抗日爱国党性教育基地苏村阻击战纪念馆,记者的目光久久凝视着这样一段文字:
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日本鬼子调来了坦克参战。九连二排长刘勇身负重伤不能行走,便将一束手榴弹掖在腰间,待敌人的坦克来到身边时,猛力拉响了手榴弹,在牺牲的同时炸毁了敌人的坦克。营长钟铭新在指挥反击敌坦克时,被飞来的弹片打伤腹部,他不顾伤痛,继续指挥,不幸再次负伤。他捂着流出的肠子,滚出工事,与敌人同归于尽。最后关头,教导员邱良左作了战斗动员:“同志们,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上好刺刀,准备白刃战斗!”身负重伤的小号手用尽最后力气,吹响了向敌进军的绝响……
是役,苏村阻击战——为掩护军区党政军机关、主力部队和群众转移,鲁西军区特三营123人英勇牺牲,仅8人生还。
大风起兮,壮士出征。英雄的鲜血浸染了田畴旷野,永远的军魂守望着江河山川。
1938年4月,日军调集重兵1万余人,分九路向晋东南地区围攻,妄图消灭我八路军主力。386旅旅长陈赓受命率772团叶成焕部和689团韩先楚部沿河北岸出击。
772团团长叶成焕本来重病在身,3天没进米水,多次吐血。刘伯承不许他参战,可他一再请求打完这一仗再休息。在这场粉碎日军九路围攻的决定性战斗中,叶成焕率部在敌人的围剿圈内奋勇拼杀,歼敌2200余人,一次次冲破重围。最后一次突围时,叶成焕刚举起望远镜,就被一颗流弹击中头部,以身殉国,年仅25岁。和他一起壮烈牺牲的还有八路军800名将士。
闻讯叶成焕中弹后,刘伯承不顾众人阻拦,飞马直奔前沿阵地,双手抱起叶成焕,连声呼唤叶成焕的名字,悲痛欲绝。多年以后,叶成焕当年的通信员来到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看到叶成焕的照片时,这位老人禁不住老泪纵横,哭喊着:“我的团长啊,我的团长啊……”久久不肯离去。
毛泽东说:“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
这是一张后来发现的日军地图,地图上赫然标着一个像钉子一样的黑圈,黑圈的旁边写着“双龙残匪”。双龙是东北抗日联军第十军军长汪雅臣的外号,这个黑圈是第十军建立的一块根据地。
1941年出山作战时,军长汪雅臣壮烈牺牲,第十军撤入深山坚守根据地。日军一直都知道这支队伍的存在,但始终无法将其消灭。
那个黑圈,犹如一颗心脏,脉动着对党和民族无限忠诚的热血!莽莽林海,皑皑雪原,东北抗联将士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中国抗战史上“斗争之艰苦、血战之残酷、时间之长久、牺牲之壮烈”的绝地战歌。
一部抗战史,就是一部彪炳史册的英雄谱;一部抗战史,就是一部凝心铸魂的基因库。读着一页页抗战史,看着那一排排英名,每一字每一句都浸着先辈们对党的无限忠诚——
我们的党始终把民族命运扛在肩上,始终把人民利益挂在心头。党指到哪里,我们这支军队就打到哪里。一如《八路军出师抗日誓词》中所说:“日本帝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死敌,它要亡我国家,灭我种族,杀害我们父母兄弟,奸淫我们母妻姊妹,烧我们的庄稼房屋,毁我们的耕具牲口。为了民族,为了国家,为了同胞,为了子孙,我们只有抗战到底!”
“为了民族,为了国家,为了同胞,为了子孙”——这4个“为了”字字透着撼人心魄的力量,无论何时都闪耀着真理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