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纪委监察局相关人员在整理《廉鉴》读本准备下发。读本选取了近年来该区查处的18个不同层面的典型案例,从违法违纪人简介、违法违纪事实、忏悔录和警钟长鸣四个方面,并配上廉政漫画汇编成册。
中国网7月13日讯(记者 魏方超)今年春节之后,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推出了“忏悔与剖析”栏目,刊载落马官员的“忏悔录”。这个不定期发布的栏目最近推出新一期警示录,六名因受贿获刑的“医学专家”对自己身陷腐败泥淖进行了深刻反思。
中国网“深读”记者注意到,落马之后写作忏悔录,检讨自己的罪行,目前已成为腐败官员的“标配”。王岐山在今年的中央纪委全会上透露,中纪委已汇编十八大以来被查处严重违纪违法中管干部的忏悔录,一些省区市和中央部委也汇编了违纪违法领导干部的忏悔录,作为“活”教材。
作为中纪委重要发声阵地,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也及时推出了“忏悔与剖析”栏目。从2月份至今,该栏目已推出六期,11名落马官员先后亮相,其中包括两名中管干部: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书记、副主任秦玉海,山东省委原常委、济南市委原书记王敏。
在已有四名副国级以上干部落马的情况下,这种“配置”并不算高。不过,中国网“深读”记者发现,这11位人物均是在精挑之后细选出来的,可以说是落马官员中的典型代表。
关键词一:不守规矩
今年2月,春节假期刚过,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推出《变了味的“奖金”——徐州市政协原副主席张引案件透视》。1959年出生的张引,以“拆迁奖金”的名义收受贿赂近140万,并滥用职权发放1040余万“奖金”。2014年5月,张引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
张引是“忏悔与剖析”栏目的第一个“主人翁”。根据官方通报,张引接受下级发放的“拆迁奖金”,平均每个月发两、三万;他还滥用职权,巧立名目,擅自发放已明令取消的奖金。张引反思自己“放纵权力,拿党纪国法当儿戏”,“任何人不能偏离规矩,如果偏了,就要走歪了”。
中央多次强调“守纪律讲规矩”。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全会上讲话强调,“要加强纪律建设,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规矩包括哪些?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曾总结说:党章、党纪、国法,还有党的优良传统,都是全党必须遵守的规矩。张引正是不守纪律、不讲规矩的典型代表。
有评论指出,这些问题如果不下大力气整治,“就会像传染病一样蔓延开来,最终严重危害党的肌体”。
关键词二:独断专横
三周以后,辽宁广播电视台原台长史联文成为“忏悔与剖析”栏目的第二位“嘉宾”。深谙影视业“潜规则”的史联文,原本2万元一集的电视剧,却花了35万购买;不听取审查小组意见,花费千万元购买5部电视剧,其中一部因为收视率不达标,仅播出3集就停播……2014年7月,已退休两年的史联文因犯受贿罪、挪用公款罪被判处无期徒刑。
史联文2012年年满60岁退休,他被指在任职期间“进行权力‘垄断’,决策拍板‘一言堂’,财政花钱‘一支笔’,选人用人‘一句话’,把单位当成自己的专属领地,用公权力谋取私利。”史联文在忏悔书中告诫领导干部,在干部使用上“绝不能任人唯亲”,“少与商人打交道”,“要注意表面谦和的圆滑人”,“谨慎地与你身旁的人保持距离”。
正像史联文在忏悔书中写的那样:“一个人的权力太大了,独断专横,他就会将权力为自己所用。”中国纪检监察报曾解读说,加强对主要负责人的巡视监督,有利于防止一把手异化为独断专横的“一霸手”。
关键词三:沽名钓誉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书记、副主任秦玉海是首个上榜的省部级官员。这个以摄影“雅好”而闻名的“老虎”,在今年春节前被“双开”。中纪委通报说,秦玉海长期占用公物,挥霍浪费公共财产,收受巨额贿赂,与他人通奸;党的十八大后仍不收敛、不收手。
有评论指出,官员爱好艺术本无可厚非,但有些人刻意跻身书画、文艺圈,除了沽名钓誉之外,还藏有不少借机敛财、用权力实现寻租的行为。一度想谋取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头衔的秦玉海,正是如此。据报道,十余年间,“摄影家”秦玉海为摄影“烧”的钱高达千万,但“自己却从没有花过一分钱”。
秦玉海是将爱好衍生为权力寻租官员的典型。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不能像我这样,把所有的心思、所有的追求都放到雅好上去了,更不能将爱好附上铜臭气息,否则雅好终将异化为‘雅腐’。”与他同类型的官员有不少,仅省部级就有喜好玉石的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热衷书法的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陈安众等等。
中纪委指出,如何严防爱好越界成“雅腐”,他的惨痛教训却足以给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以深刻的警示。人民日报2014年曾刊发评论,将“沽名钓誉”称为“官场坏习气”,并警告“对领导干部而言,沉溺于追名逐利,醉心于沽名钓誉,就无异于打开‘潘多拉’盒子,万般恶事多因此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