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双拥互动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培育典型 创新载体 引领社会化拥军工作

2015-06-24 09:06:30来源:中国网双拥中国
全县拥军力量充分整合,拥军热情空前高涨,先后涌现两名“全国爱国拥军模范”个人,荣获省级双拥模范县“四连冠”。

 

——德清县社会化拥军工作开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县双拥办

 

近年来,德清县委、县政府立足新形势下双拥工作面临的新背景、新要求,以培育民间拥军典型为抓手,积极推动民间力量参与拥军优属工作,形成了“党政主导、军地互动、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双拥工作新格局,走出了一条具有德清特色的社会化拥军新路子。全县拥军力量充分整合,拥军热情空前高涨,先后涌现两名“全国爱国拥军模范”个人,荣获省级双拥模范县“四连冠”,全县呈现出了军爱民、民拥军、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齐奋斗的生动局面。

一、坚持典型培养,社会化拥军队伍壮大

一是注重发现典型。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在各行业、各阶层注重发现和挖掘先进典型,坚持到基层、到一线去捕捉闪光点,为先进典型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一直以来,德清县都有着军爱民,民拥军的优良传统,民间拥军氛围非常浓厚,这其中最受人称赞、社会关注度最高的便是“拥军大姐”钱立玲。作为德清“全国爱国拥军模范第一人”,钱立玲自2001年以来连续13年17次自费上西藏慰问德清籍战士1000余人次,还到过甘肃、青海、新疆、山东、福建等军营,行程35万多公里花费40多万元用于慰问人民子弟兵、接济特困军属,为德清兵搭建军营和家乡沟通的桥梁作出了显著的贡献,被德清籍战士亲切地称为“故乡指导员”。2007年12月,钱立玲被国家人事部、全国双拥办授予“全国爱国拥军模范”称号。在全省建国60周年英模代表会上,受到赵洪祝书记和吕祖善省长的亲切接见。

二是注重培养典型。县委、县政府每年召开一次双拥工作总结表彰大会,总结经验,选树典型,扶持和培养先进典型,宣传和推广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先后涌现出了王益民、杨宝庆等双拥模范人物。王益民虽然没有当过兵,但却有着浓浓的军营情结,一直憧憬军营生活,崇拜军人气节。多年来,他热心拥军,用各种方式去关心德清籍战士和驻德部队官兵,力所能及为困难军属排忧解难。由他自费设立的“益民报国奖”,先后奖励考上军事院校或士官学校的德清籍高中毕业生、现役军人(含驻德军人)达60余人。2012年2月,王益民被国家人事部、全国双拥办授予“全国爱国拥军模范”称号,受到了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亲切接见。2012年6月,钱立玲、王益民、杨宝庆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爱国拥军促进会成立大会,杨宝庆当选为全国爱国拥军促进会副会长。

二、坚持典型引导,社会化拥军热情高涨

一是着力强化宣传。为宣传典型、树立榜样,让更多的社会热心人士加入到拥军行列中来,宣传部门利用电视台、广播电台和报纸等各种新闻媒体,开设双拥工作栏目,大力宣传双拥先进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旨在弘扬拥军优属的光荣传统,不断强化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的拥军意识。县双拥办、县电视台开设了“走近德清兵”栏目,全面报道德清籍战士在部队工作学习生活情况。县广电局还专门派员赴西藏,跟踪拍摄钱立玲拥军事迹,制作成记录片。

二是着力以点带面。全面、深入地把拥军工作推进到各个领域、各个层面,消除拥军工作的“盲区”,形成全面关心重视拥军工作的良好氛围。通过对拥军典型的培育和拥军事迹的大力宣传,德清涌现出了一大批民间热心拥军人士,他们当中有民营企业家,有个体工商户,有退休工人,有退伍军人等等。在拥军典型的熏染下,社会化拥军呈现出“葡萄串”效应。李小青、黄卫平请钱立玲为德清籍西藏兵捎去2000元慰问金和24条裤子;年逾50的残疾人徐燮荣每年都在最冷和最热的时候为驻莫干山的某部雷达连的官兵送去鲜活的水产品;因公三级残疾军人舒翔的妈妈胡爱英,每年端午节都会把亲手做的粽子、咸鸭蛋送到德清消防大队官兵的手中;70多岁退休教师蔡永法,义务守护革命烈士陵园40多年;朱建民、庞飞颖、童燕红等三位私营店主为每位驻德部队战士免费送生日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