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双拥互动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德清县创建双拥模范县开创社会化拥军新格局

2015-06-24 09:01:25来源:德清县双拥办
在德清大地,历来有着拥军的光荣传统,民间拥军人士众多,感人的拥军事迹层出不穷。近年来,德清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双拥工作。

民间设奖 衬托浓浓拥军情

在我县,还有一位“全国爱国拥军模范”,他叫王益民,是钱立玲的外甥女婿。作为一个县城,连续出了两名全国爱国拥军模范,而且还是阿姨、外甥这样的亲戚,这在全国爱国拥军模范个人表彰史上是鲜见的。

10年前,当时还只有30岁出头的王益民,时常耳濡目染“拥军大姐”钱立玲到西藏慰问的感人事迹,看到钱立玲拍摄带回的德清籍战士驻守在祖国边塞的戎马风采,从小向往当兵的王益民,既羡慕又钦佩。

2003年8月,王益民偶然得知,有名在西藏服役的德清籍战士,母亲残疾,妹妹因为家境困难,面临辍学困境。第二天他就带着1000元现金和一些慰问品赶到村里,将钱与慰问品送到战士父母手上。为了能让这名从没有见过面的战士在军营安心服役,王益民连续3年资助其妹妹完成了学业。

看到部队官兵业余文化生活单调,王益民又与几名拥军热心人士一起,把价值数万元的彩电、音响、VCD、冰柜送到部队……

作为一名普通的私营业主,王益民一直尽自己力量关心德清籍战士和驻德官兵。逢年过节,王益民总不会忘记前去慰问困难军属和驻德官兵。2007年,他看到身边报考军校的青年很多,高兴之余,他受到家乡民间诸多“草根奖”的启发,在德清设立了“益民报国奖”,用于奖励德清县高中毕业生考上军事院校、德清籍现役军人(含驻德军人)考上军事院校或士官学校的有志青年。几年下来,“益民报国奖”先后已为60名考上军校的学子家长,颁发了奖金、荣誉证书,激励了许多热血青年报效祖国,献身国防事业。

其实早在2002年,我县就出现了全国首个由打工青年设立的拥军奖——“志国拥军奖”。该奖项由退伍军人刘志国设立,用以奖励德清籍立功的现役军人及其家属,至今已有多位立功的德清籍现役军人获此殊荣。另外,今年我县民间热心拥军人士还设立了“飞颖好军嫂奖”、“建民复员退伍军人创业奖”等民间拥军奖项。

自发组织 全民拥军大趋势

在德清,有一支由出租车组成的拥军车队。拥军车队由浙江美都旅游有限公司发起组织,各车辆驾驶员自愿报名,公司车队根据驾驶员平时的工作表现择优录取。

车队驾驶员不仅在平日里处处体现拥军情,而且每逢中秋节、建军节等节日,都会自发组织对军人进行慰问。拥军车队以热爱军人、服务社会、弘扬新风为服务宗旨,在社会上受到广泛好评,现已被授予省级文明车队。

在这些榜样们的拥军热情感染下,我县呈现出了全民拥军热潮。民间拥军组织不断兴起、壮大,例如红太阳拥军腰鼓队、美珍拥军腰鼓队、“拥军十姐妹”等,每逢重大节日都不忘走进军营,慰问子弟兵。

此外,很多部门单位也纷纷自发加入拥军大队伍。县人力社保局为部队即将退伍的老兵开展各种就业培训讲座;县科技局注重在企业中开发国防尖端项目,用自己的产品来拥军,取得了科技拥军的硕果;春节、建军、中秋等重大节日期间,县文化部门还精心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开展慰问演出活动,不断丰富部队业余文化生活;县司法部门也积极将法律送进部队,开展法律宣传和咨询活动。为保证离城区较远部队能够吃上新鲜的蔬菜,县农业局还为部队建起了蔬菜大棚,并专门派出技术人员指导帮助部队开展农副业生产,受到了部队官兵的高度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