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双拥人物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贫困村里安了“家”

2015-08-10 14:06:05来源:中国网双拥中国
广元市卫计委的驻村干部王开宣同志就被基层百姓誉为“最美驻村干部”。

 

——记广元市卫计委驻青川乌龙村帮扶干部王开宣

 

编者按:广元市市、县各级各部门主动联系乡镇,选派干部驻村帮扶,力争同步小康,筑梦跨越发展。自开展“精准扶贫”、干部驻村帮扶工作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驻村干部带着责任,带着感情,深入基层,沉入一线,努力践行“三严三实”。来到群众中间,融入百姓生活,用脚丈量民情,用心帮助民富,用情化解民忧,件件桩桩的实事好事诠释着驻村干部的责任担当,点点滴滴的真心真情,折射出干部的爱民情怀,他们以实际行动“驻”进了群众的心窝里。广元市卫计委的驻村干部王开宣同志就被基层百姓誉为“最美驻村干部”。

 

柳桂华 文/图

 

“一间10多平方米的小屋,一张单人床,一张旧条桌作灶台,上面放着锅、碗、瓢、盆和煤气灶,两个小木椅……”。这便是广元市卫计委驻青川乌龙村帮扶干部王开宣在乌龙村的新“家”。房间虽小,但很整洁,家什不多,但都实用。

今年55岁的王开宣身材魁梧,精神抖擞,气宇轩昂,性格开朗。他在他简陋的新“家”里,一直过着充实而快乐的生活,充实是因为他每天都很忙碌,从早上起来就要去走村入户;快乐是因为他每天给老百姓办了好事,办了实事后,有一种特别的成就感和欣慰感。王开宣说他一般白天都很忙碌,只有晚上睡觉时才回家。记者与王开宣交流,他总传递着一种正能量。

乌龙村位于青川县瓦砾乡南部,东与骑马水磨村接壤,南与茶坝乡双河村毗邻,全村幅员面积10.5平方公里,辖8个社,168户,638人,有劳动力288人,其中精准识别建卡贫困户37户,137人,是典型的山区贫困村。“九曲十八弯,弯弯连云端。山高路又长,辈辈愁断肠”曾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去年,广元市卫计委要安排一名干部到联系村开展帮扶工作,实施“精准扶贫”。王开宣自告奋勇、主动请缨,卫计委考虑到王开宣曾有多年在旺苍“挂包帮”和“双联”工作的经验,组织便同意了他的想法。去年10月26日,王开宣便带着市卫计委给他购买的床上用品,来到距离广元200多公里的青川县瓦砾乌龙村。他一头扎进村子里,走村入户了解情况,摸清村情,谋划发展,帮助当地的老百姓订规划、找门路、筹资金、兴产业、促增收,一“驻”就是大半年,一“驻”就住进了老百姓的心田。

7月29日上午,记者来到乌龙村黄家沟社贫困户张绍义的家,王开宣正召集了10多个老乡在帮助张绍义家硬化院坝。70多岁的张绍义,已是白发苍苍,他说:“王主任帮我们家修鸡圈、买鸡苗,你看,今天又找的乡亲们来帮我们硬化院坝……”张绍义一边说一边拉着记者去看他家新建的鸡圈,记者走近一看,只见圈内四、五十只鸡咯咯地欢叫着。

在乌龙村刘家河合作社,今年80多岁的大娘罗清册老远就在与王开宣打招呼,叫他到家里来喝水,还忙着给王开宣找烟。罗清册说:“王主任好啊!我们家发展产业全靠他的帮助。”罗清册的儿子杨绍义从坡上干活回来了,他也说:“王开宣几乎每天都要到我们这个社挨家挨户地指导发展产业,帮助老百姓增收致富,他这人对头得很哟!”

来到乌龙村杨家河社李绍菊家,一排排耳棒排得整齐有序,栽培的竹荪也喜获丰收,李绍菊的两个女儿忙着采摘鲜竹荪,家里还堆放着几十斤已晒干的竹荪,李绍菊说:“自从去年王主任来帮扶我们村,就来到我们家,了解我们家的土地、山林、资源情况,帮助我们筹措资金,发展了17000棒木耳,3亩竹荪,现在竹荪已见收益,预计今年我们家人平可增收5000元以上。我们非常感谢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感谢各级组织的关心!也非常感谢王主任对我们的真帮实扶”。

在乌龙村,哪家人口几个,家中有多少亩土地,多少山林,养了几头猪,养了多少只鸡,家中主导产业是什么,特别是市卫计委帮扶的37户贫困户每家每户的具体情况,因为什么原因致贫,去年人平增收多少,现在计划发展哪些产业项目……王开宣都认真的记在心里,总能如数家珍地告诉大家。

一说到王开宣对乌龙村贫困群众的帮扶,当地群众也一一向我们作了介绍。他与市卫计委干部职工一道,筹措资金4.5万元,购买鸡苗1700只;帮我们建起了食用菌产业基地;帮我们改圈改厕,建庭院;还配合市卫计委组建“青年志愿服务队”帮助全村种茶、销茶……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当王开宣了解到村里的638人中就有87人得了关节炎,他询问原因,大多是因为这里的农户居住环境阴暗潮湿、环境卫生差导致的,他当即决定要解决老百姓住房周围脏、乱、差的问题。他回到广元,凭借私人朋友关系,千方百计想办法,筹集资金1万元,解决了赵家沟、黄家沟两社群众的环境整治问题。

王开宣总是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哪家的孩子要上学了、哪家的老人生病了,他都会上门主动去询问,及时帮忙协调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困难。今年5月,村里15户贫困户发展的土鸡在当地卖不上价,王开宣就编织了3个竹筐,每个竹筐装12至15只鸡,放在他的私家车里,他回广元的时候就带到广元帮助农民销售,然后把销售的钱如数带回给老乡。乌龙村党支部书记曹孝德感慨地说:王开宣真是当地群众的“贴心人”。

“有事,就找驻村干部王开宣”这句话已经成了乌龙村乡亲们的口头禅。乌龙村村主任张勇告诉记者。

“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住在农家的炕头上,收获的才不只是建议”。中央电视台的这句宣传标语转化成了王开宣在驻村帮扶中的具体行动。真可谓“群众在干部心中有多少份量,干部在群众中就有多少份量”。

如今,乌龙村的老百姓生产生活面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全村“精准扶贫”的做法和经验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各级组织的充分肯定。

“吃在村上,住在村上,白天在田间地头帮助群众发展产业,晚上走家串户与群众共谋发展。每个月在村上住的时间都在半个月以上。他素质高、能力强、作风实,更主要的是有一种爱民为民的情怀,有一种勇于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境界。”瓦砾乡党委书记李映霖这样描述王开宣的帮扶工作。

谈到乌龙村下步的“精准扶贫”工作,王开宣踌躇满志,信心百倍:下半年将请示市卫计委计划再投入6万元购买鸡苗,扶持22户贫困户新建鸡圈发展土鸡;建立乌龙村200亩核桃基地;继续帮助老百姓发展食用菌、药材等产业;进一步整治乌龙村的环境卫生,真正把该村建成幸福美丽新村。

半年的驻村生活,王开宣早已把乌龙村当成了他的新“家”,他已经充分融入了乌龙村这个大家庭。他不论走到哪家哪户,都有人亲切的招呼他来喝杯茶、抽支烟、来坐坐、来聊聊,王开宣也像自家人,走到哪家就在哪家摆谈摆谈,碰上活路就帮一把,俨然成了乌龙村“百姓大家庭”的一分子。这里的干部群众称王开宣为“最美驻村干部”。

\

王开宣正与村民商谈竹荪产业发展情况

\

王开宣正在他乌龙村的“家”里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