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双拥人物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因为热爱 所以坚守——瓷雕工艺美术大师徐文守专访

2015-07-01 15:04:09来源:中国网双拥中国
“我自小就喜欢陶瓷,十几岁开始便随着父母从农村到县城学习陶瓷雕塑,后来又到美院进修,得到了很多大师的指导,通过与外界的交流,我慢慢得到了进步。”徐文守说道。

 

他赋予无言的瓷土强大的生命力,

他让白瓷变得精美、细腻、灵动。

他自小钟情于陶瓷雕塑,

在他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

他说,

唯有“求学”二字可以概括。

他是瓷雕工艺美术大师,

他多次获得国家级工艺美术大赛金奖,

他的作品被收藏于各大珍品馆、博物馆,

他是徐文守,

一个坚守在中国陶瓷雕塑界的虔诚匠人。

徐文守的“陶瓷缘”

白,素净淡雅。

迎光,透出晶莹温润的光泽,指影清晰可见。

轻叩,清越悠扬的乐音飘逸而出。

 

千年前,德化陶瓷便以这样的魅力让全世界为之倾情。它代表了简约质朴、温和沉静的东方美学,它还有一个名字:中国白。

在“世界瓷都”德化这片土地上,孕育了无数能工巧匠,徐文守大师便是德化瓷塑大师之一。他的作品精雕细琢,灵韵十足,深受海内外陶瓷专家、收藏家的赞誉。

“我自小就喜欢陶瓷,十几岁开始便随着父母从农村到县城学习陶瓷雕塑,后来又到美院进修,得到了很多大师的指导,通过与外界的交流,我慢慢得到了进步。”徐文守说道。

1976年出生的徐文守,自小就受德化传统陶瓷文化的耳濡目染,对陶瓷雕塑技艺有着浓厚的兴趣。“一开始做的是花朵那样的小东西,后来接触到佛像,就开始做佛像雕塑品,学习到陶瓷艺术鉴赏之后就更喜欢佛艺鉴赏之类的,我现在主要做的就是收藏与鉴赏。”徐文守回忆起最初与陶瓷结缘的时候,有着颇多的感触。“很喜欢做陶瓷雕塑,那个时候经常晚上做到两三点,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创作更有灵感,比较不会有人打扰。白天事情多,而且吵闹,心静不下来。”

徐文守:做有灵性的作品

说起德化白瓷,徐文守侃侃而谈,他说,德化白瓷有两个特性,一是白,二是精细。总体来说,德化白瓷之所以闻名中外,是因为其具有文化鉴赏、艺术鉴赏及工艺鉴赏三大价值。

所谓文化鉴赏,指其传承了德化千年的传统,具有极高的文化历史价值。艺术鉴赏则体现在雕刻师傅的个人造诣,包括雕刻技艺、艺术构思、自我创作等如何让大家去评价、鉴定。工艺鉴赏则要求作品既有大师风范,又能够结合工匠的味道,让人越看越耐人寻味。“只有做出精细的味道,让人越看越喜欢,越看越有灵性的作品才具有工艺鉴赏价值。”徐文守说,“如果做出的东西普普通通,没有去修饰,远看有形,但近看就没有灵性。好的作品,远看有形,近看有灵性,佛好似在与我们交流。”

一件真正好的作品,从创作到完成,是很难的。这其中凝聚了师傅的心血,日以继夜的构思,以及对每一个细节的吹毛求疵。对师傅的要求更是极高,艺术修养,专业技艺及敬业的态度,缺一不可。“把陶瓷雕塑做好,不是那么简单的。要有精神支柱、身体健康、自身感悟、专业修养以及与别人的交流指导等等,这些都很重要,”徐文守介绍说。

尤其是佛教题材的作品,更是有一定的讲究。佛教作品讲究外在仪轨与内在气韵的完美结合。做出的作品不仅要精细美观,更要如理如法。关于这一点,徐文守介绍说,要做好佛像,首先要读懂佛。“佛本身不是随意就可以做的,要看自己的修行和理解。如普贤菩萨的坐骑和文殊菩萨的坐骑就是不一样的,这个不可以随意乱做。”

徐文守认为,要读懂佛文化做好佛像,需要有好的心态。“心态如果调整不好,就没办法静心自在地去感悟佛,做出来的作品仪态也就没办法线条流畅,祥和圆满。”

对于瓷雕艺术创作来说,灵感非常重要,作品的完成需要去感悟它的灵性。“一件作品如果感悟不到的话,需要两三年才能完成。做一件作品需要很多的精力,作品成型后还需要工匠精心修饰,好的作品如果一下子需要几百个就没有办法完成。”徐文守介绍说,他的不少作品都是限量的,这样才具有收藏的价值。“收藏并不是说他能增值,而是它的附加值体现。”徐文守如是说道,“艺术是无价的。”

“只要别人说声好,那就值得。”

“做了这么多年的陶瓷雕塑,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我要用心把每一件作品做好,能得到别人的认可,说徐老师你做的东西还可以,对我而言这就够了。有人对我的作品进行评价和鉴赏就可以了,其他我都不在乎。”

当问及这么多年来做陶瓷雕塑的感悟时,徐文守轻轻说了这样一段话。这里面,有他大半辈子做瓷雕不为人知的付出,有他取得今日成就的欣慰,更有着他对陶瓷雕塑的满腔热爱。简单质朴的一段话,让人动容。

身为瓷雕工艺美术大师,徐文守的艺术造诣是非常高的。然而他却时刻保持着谦逊之心,在与记者的交谈中,他多次对给予他指导和帮助的老师表示感谢。

“做陶瓷最重要的一点,我的感悟就两个字:求学。认真与人交流学习,不是要求别人给予自己什么,而是要求自己懂得去定位自己,自己要求自己做得最好。”要求自己认真学习,认真对待每一件作品,这是徐文守一直以来的坚守。

这么多年的陶瓷雕刻生涯,他已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然而,对于自己的每一件作品,他从来都认真低调听取别人对他的评价,然后加以改进。

当问及在创作过程中令他印象深刻的作品时,徐文守谈起了一段往事。

“我印象最深的作品是四五年前做的两尊作品,《渡江达摩》和《渡海观音》。”这是两尊仿制的作品,徐文守说,这两尊作品花费了自己两三年的精力才完成。他认为,高仿的作品限制性更高,难度更高。

“仿制的作品比自己创作的作品更辛苦,要做的时间更长,要慢慢地修整。假如是做自己的东西,就知道自己是在想什么,知道怎么去做,很快就能感悟到该怎么做。而仿制的作品则需要按照线性要求去做,反而更难。像《渡江达摩》和《渡海观音》这两尊是比较典型的,作品每一个角度的传承都不一样,看起来有似动非动的感觉,这是难度极高的。”徐文守说,这两尊作品是他收获最大的,虽然是仿的,但是能从仿的过程中学习到更多。

“单独一件作品我就摸索了两三年,再经过反复修整,效果才出来,后来有很多人评价我这两尊作品做得挺好。所以只要有人来评价我的作品,鉴赏的时候说声好,那我就很高兴了。对我来说,价格是其次的,别人认可才是主要的。”徐文守说道。

徐文守的“陶瓷梦”

2007年,徐文守创办了瓷宝茶林会所,2010年又增添了瓷宝艺瓷品牌旗舰店。

从小作坊到拥有自己的品牌,其中经历了许多的艰辛,然而因为有着这样一个梦,一个热爱着陶瓷雕塑的梦,一个将中国陶瓷文化发扬光大的梦,徐文守一直坚持着。

“传承,不能放弃老一辈的东西,要懂得如何保留古老的味道。保留了古老的味道,年轻人才有办法去沿袭,我们的东西和文化才能得到沿袭。”徐文守认为,文化的传承需要循序渐进,首先要保留,然后再沿袭,最后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对于我自己而言,未来的规划就是如何让自己更进步,做出更多的好东西,将工艺美术鉴赏发扬光大,将德化‘瓷都’的名声打出去。”对此,徐文守信心满满。(记者黄建材 高顺珠)

瓷雕工艺美术大师徐文守的作品鉴赏:

\

坐岩观音

\

踏莲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