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侨乡大地奏响双拥大美乐章(组图)

2015-07-28 15:01:17来源:金羊网

“弟弟在武警叔叔肩膀上出生,我们姐弟俩一起在武警叔叔眷顾中成长,在武警叔叔关爱中进步!”圆梦大学的殷家姐弟俩说:“我俩最大理想是当一名教师,用行动回报社会,报答武警叔叔的关爱扶助之恩。”

  近年来,广大官兵积极开展了“爱心包裹”捐助活动,先后向汶川、玉树、舟曲灾区“送温暖、献爱心”,捐款8万余元、衣物1000余件。2013年8月23日上午,时任台山中队指导员高乾飞在了解到驻地部分学生家庭面临读书经费不足,极有可能出现辍学的危机后,立即带头发动官兵踊跃捐款3000余元,深入台山市台城镇桂水村开展捐资助学活动,他们主动联系台山市团委并从登记在册的贫困生中挑选了6名家庭经济贫困的中学生结成帮扶对子,官兵采取干部战士个人“定向帮扶”的捐资助学方式,为6名贫困学生每人资助500元的“爱心助学金”,并将这个传统一直延续了下来。今年,刚上任的台山中队指导员孔德启在持续资助台城镇桂水村6名贫困学生的基础上,于7月13日再次组织开展扶贫帮困、捐资助学活动,向台山市李星衢纪念学校、育英中学、培正中学的6名贫困生送去3000元的助学金。台山中队捐资助学只是武警江门市支队开展捐资助学活动的一个缩影,该支队所属10余个基层中队每个单位都有定向资助对象,并把武警官兵支持驻地教育事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远做党和人民忠诚卫士的重要表现。

  该支队按照“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这一要求培养了一大批践行新一代“四有军人”,在重大节日,官兵们与驻地群众经常开展警民联欢会,积极帮助驻地中小学校开展国防教育和军训活动,大力弘扬侨乡“警民团结一家亲”的优良传统。今年5月31日,武警江门市支队四中队13名官兵参加江门市发展小学少先队员发展仪式。据了解,每年的3月15日,该中队都会派出武警官兵为学生们讲述雷锋故事、教唱部队歌曲、组织队列训练。

  该支队每年组织官兵参加“公益慈善万人行”和“道德模范颁奖典礼”等活动,为地方“三个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针对江门有200多万侨眷、2000多家侨企和侨校众多的实际,支队积极与侨资企业和侨办学校广泛开展“共建”活动,先后与20多所侨办中小学“共建共育文明校园”,28名官兵担任校外辅导员,在侨乡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08年以来,举办双拥晚会46场,开展警地座谈89次,组织慰问团40次到地方走访共建;建立军民共建点49个,结对帮扶“五保户”困难家庭156户,累计捐款46万元,先后出动兵力2000余次,参与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助学兴教等公益事业30余次,累计植树5000多棵,扑救山火7起,参加抗洪抢险10起,救助受灾群众325名,军训学生9万多人。所属单位有7个被评为市级以上“拥政爱民先进单位”。

  广大官兵经常利用周末假日定期不定期为敬老院、驻地军烈属、孤寡老人挑水、送面、送菜等,为学校、车站、街道打扫卫生、清理垃圾、运送行李等。今年3月,刚进驻台山核电站担负守卫任务的武警江门市支队三中队到驻地安扎后,第一项活动就是组织官兵到田头镇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送去了米面、油、蔬菜等慰问品,并帮助老人打扫了室内外卫生。

  在开平市安吉村,流传着“阿娇婆”与兵儿子的一段真情佳话。21年前,60岁的阿娇婆凌晨3点突发心脏病,村民来到武警江门支队开平中队求救,时任指导员胡克海一口气把老人背到医院,使老人转危为安。事后,官兵们得知,阿娇婆的儿子是加拿大华侨,家里只有她一人孤苦伶仃,生活起居无法自理。官兵们主动来到老人家中承担起照料工作。官兵们对亲情的眷顾深深打动了老人的儿子,不管生意再忙,他每年都要抽出时间回国陪陪母亲。2008年,75岁的阿娇婆安然离世。老人的儿子说:“我要把你们的恩情带到国外,让全世界的华人知道中国军人不仅是一支能打胜仗的威武之师,还是一支受人民群众爱戴的文明之师。”老人的两个孙女伍志红和伍志诚受官兵影响,在加拿大办起了公益事业,让正能量在海外传递。 (责任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