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老兵故事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青年远征军老兵杨立中 毅然奔赴国难往事历历在目

2015-09-10 14:24:45来源:河源日报
每天8时多起床,平时很少看电视的杨立中老人,在9月3日这天,6时多就起来了,早早守在电视机前,观看北京天安门阅兵实况直播。

每天8时多起床,平时很少看电视的杨立中老人,在9月3日这天,6时多就起来了,早早守在电视机前,观看北京天安门阅兵实况直播。

当电视传来“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2000多名军人合唱的歌声时,杨老情不自禁地跟着唱起了《保卫黄河》、《在太行山上》等抗战歌曲,甚至还扶着凳子站起来,敬军礼。

而在100天前,杨老想看电视却不能,是河源市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联系东江眼科医院,免费为其实施白内障手术,让双目失明8年的他重见光明。不是因为年老,而是毅然奔赴国难的老兵,才有如此表现和礼遇。

明知要打仗毅然从军去

70年前,还在河源中学读书的杨立中,响应国家“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毅然报名应征。这天,是1945年3月29日,杨立中20岁。

经过14年抗战,尤其是此前一年的“豫湘桂会战”,国民政府军损失60余万人。加上两次派兵开赴缅甸对日作战,必须补充兵源,而这些兵,应该是有文化的。只有提高军队素质,才能把日本鬼子赶出国门。

应征于国家用兵之时,杨立中这位知识青年的情怀由此可见。

杨立中说,那时经常看报纸,里面有关于“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宣传。杨老对入伍日期仍然记得清晰,他解释,因为当天是中华民国青年节,故记忆深刻。

入伍后,杨立中被编至青年远征军31军(军长黄维)209师(师长温鸣剑、梅县人)625团(团长涂澄清),驻防梅州蕉岭县,跟健在的龙川县佗城镇人张简先(88岁)是同一个师(张简先在627团炮兵连)。

当时的粤东北、闽西北,尚未沦陷。杨老坦言,他们只是训练,没有跟日军正面接触。但福建沿海已被日军占领,杨立中他们只有接受命令,立即上前线。因此,即使是日常的驻守,也是枕戈待旦。

参加起义前军官却失踪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抗战胜利了。杨立中他们被调派至福建,原计划赴台湾接收日军物资,后来计划有变,转调至浙江余姚。

杨立中回忆说,他们在福建马尾港乘坐民用商船,先抵宁波,再到余姚。不久,部队整训。他被选派至南京中央军官训练团第二期政工班,学习3个月。“无论是坐船还是行军,一路上,我们看到老百姓都在放鞭炮,好热闹。”杨立中说。

学习结束后,杨立中被编入独立21旅,旅长李文秘(音),四川人,驻防河南商丘一带。杨立中先后任独立21旅新闻室主任、63团指导员、少校督导员等职。1948年的豫东战役,杨立中随部队参与作战,左大腿被手榴弹炸伤,先后在上海陆军医院、江苏某野战医院(苏州)留医,伤愈后被整编至杭州嘉兴第五军官训练总队学习,总队长贾亦斌。

在河南商丘作战,是内战。杨立中说,面对自己同胞,他们下不了手,不愿意打。

在嘉兴,杨立中他们原定要参加起义,投诚解放军,因为军队长官失踪而作罢。这天是1949年4月7日,日期又是精确到天。杨老笑称,因为是“3847”,那天刚好是民国38年4月7日。

杨立中他们随后被改编,退守福建厦门。没多久,又被派遣去台湾,准备登船时,却又被告知:停。没想到的是,接着被遣散,杨立中乘坐汽车到漳州,再到梅州,辗转回到河源县城。他在苏州时娶的老婆也跟着回来了。

隐瞒身份考上广州铁路局

杨立中于1925年出生于河源县灯塔黄土岭承前自然村,7岁那年随父亲进城,并开始在县城即现在的市区老城读书,家人购有房屋。杨立中曾在三江中学读了半年,后转入河源中学读高中,是河源中学首届高中生。1951年,因为有文化,杨立中获悉广州铁路局招收职员,便去报考,谋得行车员一职。但仅干了2年。

1953年,国家开展“清匪反霸”运动,杨立中被人揭发,说他隐瞒曾经参加青年远征军历史,他被抓起来,随后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发往黑龙江某农场劳动改造。刑满后,本可出狱返乡,但农场考虑到需要人手发展生产,又强制让杨立中留下来,美其名曰“留场就业”,每月工资31.6元,至1971年才得以返回家乡。算起来,包括服刑,杨立中在北大荒一共干了18年。

“为什么当初要隐瞒参加青年远征军那段历史?”记者明知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