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胡继成(左一)与战友在苏北战场。
初夏成都,绿意盎然,草长莺飞。
6月中旬,记者在成都军区总医院,见到了百岁抗战老兵、成都军区原副司令员胡继成。近距离聆听胡老激情讲述那段刻进骨髓、任凭风霜洗礼也无法磨灭的战斗岁月,不由得让人肃然起敬。
巧战加硬战,不放过一次痛击日寇的机会
1937年10月,华北大地已是寒意袭人。不久前刚取得平型关大捷的八路军115师主力正由五台山地区向正太路方向驰援。
沿途山河,满目疮痍。时任688团2营副营长的胡继成内心被深深刺痛着,对战斗的渴望愈发强烈。恰在此时,率部路过阳明堡的胡继成从老乡处得知,日寇刚从当地抓走500多名村民去修筑防御工事。
“决不能让一个乡亲落入敌手!”胡继成当即决定带领6连在敌人必经之路打一场伏击战。
战斗在深夜突然打响,敌人顾不上看守抓来的百姓,在慌乱中步步退逃。胡继成见状,指挥6连发动强攻猛追,迅速把敌人击溃。胡老兴奋地告诉记者:“这次伏击打得干净利落,不仅成功救出500多名村民,还毙伤日寇10余人。”
1938年初春,乍暖还寒。日寇华北方面军集结3万余人,在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发起“九路围攻”,妄图一举歼灭我军于辽县(今左权县)、榆社和武乡地区。
“就在戴家垴,我经历了军旅生涯最艰苦的一场战斗。”在胡继成平静的讲述中,一幕幕壮烈的战斗场景依次呈现。在戴家垴,日寇集结重兵发起进攻,邻近的772团10连官兵在击退敌人一次次冲锋后,终因寡不敌众全连壮烈牺牲……
“戴家垴易守难攻,我团从正面发起12次冲锋,均未奏效。2营700多人打到最后只剩200多人。”想起那些牺牲的战友,胡老泪眼蒙眬。
久攻不下,时任689团参谋长的胡继成焦急地紧盯作战地图,果断提出从山后嵌入敌侧后实施打击的想法。团长韩先楚闻听立即调整部署,命令9连、10连迂回到敌侧后,实施出其不意的打击。
“夜黑风高,山路崎岖。要是没有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战友们很难完成这次穿插迂回任务。”胡继成说,正是两个连官兵按时赶到指定地域,前后夹击才一举拿下戴家垴,将敌人逼回到长乐村公路沿线。是役,歼敌1500余人,给日军108师团以沉重打击,对粉碎日军“九路围攻”起到了决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