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深入推动“旅游+”工作,做大做强红色旅游产业
在推动旅游产业升级发展过程中,关键在于有效拓展其自身发展空间,提高其融合力、拉动力,“旅游+”越来越成为旅游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的广阔平台,“红色旅游+”已成为红色旅游产业持续高效发展的必由之路。
首先,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旅游产业结合起来,多方面布局,实行市场化的运作,在政府的扶持下,实现企业化经营,以红色资源为载体,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的产业链,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其次,依靠红色旅游资源、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新型红色旅游产品。在红色旅游产品开发、红色旅游产业的打造上可以借鉴相关成功的经验,根据自身的红色旅游资源条件,开发红色旅游纪念品,为红色旅游注入新元素,形成红色旅游经济的产业链,推动红色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再次,红色旅游资源与乡村旅游资源进行融合,让游客切实的感受红色旅游资源所处环境的独特性,亲身体会革命前辈们的吃苦耐劳精神。乡村旅游与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寻求两者的协调快速发展道路。依托红色景点的影响力,让游客处于相对贫困的乡村革命老区,在体会原生态的同时,心灵上受到震撼,精神上补充营养,思想上受到革命传统的熏陶,达到缅怀祭拜先烈、追忆革命历史等,进一步激发游客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带动红色旅游和乡村经济共同发展。
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智慧旅游已成为一种时尚和潮流。针对红色旅游年轻化的趋势,满足青年群体的多方位需求,合理采取措施,加大智慧旅游景区建设,从而促进红色旅游创新发展,保证红色旅游持续发展的态势继续下去。红色旅游的发展应以智慧旅游为手段,创新红色旅游发展模式,全方位展示红色精神内涵,大力弘扬红色精神,使红色旅游真正从智慧化中获益,让智慧化真正使红色旅游更加丰富多彩。在红色旅游景区利用信息化技术,对景区管理进行升级改造,以信息化带动旅游业像现代化服务业转变,提升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酒店等旅游企业的现代化科技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创新发展模式,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追忆历史、缅怀先烈的革命精神,让游客体验“智慧旅游”的学习性、好奇性、趣味性。
3.持续推动红色旅游营销宣传工作,构建红色旅游品牌体系
经过十年的努力,我国红色旅游产业实现突飞猛进的发展,在红色旅游宣传营销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弘扬了红色精神,传播了红色传统的价值。第四季度,应围绕红色旅游品牌,持续推动红色旅游营销宣传工作,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首先,合理利用新媒体在红色旅游营销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创新红色旅游营销手段;其次,整合红色旅游营销模式,整合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等营销手段,形成立体营销模式;最后,利用红色旅游包含的广泛教育与研学功能,拓展红色旅游营销区域,最大范围增加红色旅游价值传播半径,从而促进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
4.推广红色旅游服务标准化,提升红色旅游服务体系
旅游服务标准化能够规范旅游市场行为,是促进旅游服务整体提升的重要措施。红色旅游归根到底是为游客提供服务的一种旅游形式,使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能够感受红色精神,继承红色传统,因此,红色旅游服务的提升有助于提高红色旅游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文化效益等综合效益的发挥,以服务标准化为抓手,用标准化理念发展红色旅游,是提高红色旅游服务提质升级的关键措施。与一般意义上的旅游形式相比,红色旅游具有更强的政治性、更广的影响力,认真落实红色旅游服务的标准化工作,制定红色旅游服务基础标准体系、红色旅游保障标准体系、红色旅游服务供给标准体系、红色旅游服务岗位工作标准体系,选取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进行标准化试点工作,规范红色旅游服务过程,进一步提高红色旅游服务水平,使红色旅游成为弘扬民族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的重要手段。
5.完善红色旅游投融资结构,引入红色旅游PPP模式
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全国红色旅游投资持续增长,但是民间资本增长缓慢,我国红色旅游投资结构有待完善。PPP模式可以在公关服务部门与私人部门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为大众提供公关产品或服务,是政府与社会资本通过一定方式,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关系。旅游业是我国最早引入PPP模式的行业之一,针对红色旅游发展特征,制订符合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PPP模式,有利于解决红色旅游融资难的问题,缓解政府红色旅游扶持资金紧张的问题,建立有效的红色旅游景区开发体制,从而提高红色旅游的供给效率。红色旅游兼有教育意义和旅游特征,建立红色旅游PPP模式,应充分利用红色旅游政策优势,从红色旅游景区项目着手,把握红色旅游特殊性和PPP模式的规律,注重红色旅游的未来规划和风险控制,使PPP模式成为新常态下推动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
(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