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湘籍抗日英烈中有4位株洲人 每年有10余万人瞻仰左权

2016-10-13 18:20:12来源:红网
早在1985年至1994年,株洲市就曾编撰《株洲市籍革命烈士英名录》(以下简称《英名录》),收录了株洲200余名革命烈士的事迹。其中包括左权、蔡会文、罗学瓒、刘昌炎等全国著名的烈士。

\
左权将军纪念碑矗立在醴陵烈士陵园中心位置最高处

    在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中,包括有左权将军在内的4位株洲英烈。他们是:
 
    ●王祯祥(1900—1938),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2军20师副师长。
 
    醴陵人,黄埔军校第一期第六队毕业。参加了平定广州商团和滇桂军阀叛乱,以及第二次东征和北伐战争。1938年在武汉会战中殉国。
 
    ●邓永耀(1912—1939),八路军第129师东进纵队政治部主任。
 
    茶陵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一二九师骑兵团政委,率部转战冀南。1939年初,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东进纵队政治部主任。3月3日,在武邑东南与敌作战中牺牲。时年26岁。
 
    ●陈文彬(1911—1940),八路军津南抗日自卫军政治委员。
 
    茶陵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率部在河北广平县歼灭日军200多人。战斗结束后,返回冀中途中遭敌机扫射,头部中弹而牺牲。牺牲后,所在部队曾将南泥湾七一九团驻地改名为文彬庄。
 
    ●左权(1905—1942),八路军副参谋长。
 
    醴陵人,1925年2月入党。1942年5月25日,左权在山西省辽县麻田附近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时,在十字岭战斗中壮烈殉国,年仅37岁。
 
    (以牺牲年份排序)
 
    株洲英名录有200多名烈士 最小的牺牲时年龄才15岁
 
    早在1985年至1994年,株洲市就曾编撰《株洲市籍革命烈士英名录》(以下简称《英名录》),收录了株洲200余名革命烈士的事迹。其中包括左权、蔡会文、罗学瓒、刘昌炎等全国著名的烈士。
 
    这200余人中,有曾一时叱咤风云的党的革命事业组织者和领导者;有不图名利地位、默默为党做交通联络工作的一般党员;有服从党组织安排,远离家乡和亲人、献身异土的革命战士;有身经百战、大难不死却在“文革”中被“四人帮”迫害致死的高级将领……他们牺牲时,一般年龄都只有20几到30几岁,最大的不过50多岁,最小的只有15岁。
 
    据不完全统计,在大革命失败前后的“白色恐怖”时期,株洲市五县有名字记载的烈士就有8000余人,仅茶陵县1927年至1937年之间,就牺牲了4520多人。
 
    收录在此书中的株洲市各地区革命英烈,均通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追认,“本书收录对象是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革命斗争中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及争取国际和平正义事业斗争中牺牲,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正式追认的株洲市籍革命烈士。”
 
    左权将军事迹
 
    黄崖洞保卫战,歼敌1000余人创造了敌我死亡对比空前纪录
 
    在这本《英名录》中,不仅详细地介绍了左权将军的一生,其中还浓墨重彩地描写了左权将军在黄崖兵工厂时,以1500余人抗击5000多敌人的进犯,并歼敌1000余人的事迹。
 
    1939年,左权临危受命,在武宁、黎城、辽县交界的黄崖洞建造兵工厂。在1941年11月11日,号称“钢铁大队”的日寇三十六师团和第四一九混合旅共5000余人,向黄崖洞兵工厂发动进攻。左权与守卫黄崖洞的警备团团长取得联系后,吩咐他在主阵地埋设滚雷、埋雷、踏雷。
 
    同时,左权还指示部队采取“咬牛筋”的办法,即把敌人咬住拖住以后,不骄不躁,不惶不急,以守为攻,以静制动,以逸待劳。当天夜里12点,敌人就驱使数百只山羊开路冲向阵地。战斗自打响后,双方就一直处于焦灼状态。左权昼夜守在地图边,根据各方面来的情报,进行分析,通过电话、电报与黄崖洞联系,指挥战斗。
 
    一次,警卫员把饭端在桌上,催他趁热吃上几口。就在这时,值班人员送来电报,左权看完了电报后,搁下没吃几口的饭菜就又跑到地图前研究部署工作去了。最终,由于叛徒告密,黄崖洞背面的桃花寨阵地被日军突破。八路军为了军工厂的安全,不得不开始转移。
 
    11月17日,当日寇窜入黄崖洞兵工厂时,除了几座空厂房外,机器早已全部搬走。左权将军亲自指挥的黄崖洞保卫战,经过八昼夜激战,取得了辉煌战绩,以1500多人的团队抗击了5000多敌人的进犯,歼敌1000余人,粉碎了敌人的多次进攻,掩护了兵工厂的安全转移,八路军仅伤亡100余人,创造了“中日战况上敌我死亡对比(六比一)空前未有的纪录。”
 
    左权在醴陵
 
    每年有十余万人瞻仰左权 市区一条路以“左权”命名
 
    现在,在醴陵的烈士陵园内,还有左权的雕像竖立在陵园中心的最高点。“以前的那个雕像是石膏的,在2005年的时候,是左权将军100周年诞辰,我们又做了一个石头的雕像,替换掉了之前的那个。”醴陵市烈士陵园工作人员陶文玲说,每逢过年或者清明时,都会有不少市民自发前来为左权雕像献花,祭奠。
 
    “我们每天也有安排专人对雕像的卫生情况进行维护。”陶文玲告诉我们,据他的初步估计,每年有十余万人来到陵园瞻仰左权雕像。
 
    在2008年的时候,陶文玲曾前往左权的家乡,想去寻找他的亲人和故居,“但是很遗憾,我们到了那里才知道,左权的故居早已卖掉,亲人也大多不在这里了。”陶文玲说,一直以来,他都和左权的女儿左太北有联系,“不过在大概5年前吧,联系断了。”现在的陶文玲很是想念她,“最后一次见到她的时候,她的身体就不太好,也不知道这几年她过得怎么样。”
 
    除了醴陵烈士陵园内的左权雕像外,在醴陵市区内,还有一条以“左权”命名的城市主干道,这条路分为北、中、南三段。“不仅这些,醴陵市姜湾小学也即将授牌‘左权红军小学’。”醴陵市民政局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记者 谢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