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宁德屏南籍戍边烈士陈祥榕用生命写下的誓言,如今镌刻在闽东大地的双拥丰碑上。在屏南,“祥榕大道”“祥榕中学”以英雄之名铭记忠诚,爱国主义精神润物无声;在宁德,“拥军驿站”“拥军商铺”遍布街巷,更多“祥榕”被这座城市温暖守护——科技拥军、文化拥军走进军营,拥军优属政策体系不断健全,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优先安排退役军人,关爱基金关怀困难老兵。宁德以山海般的深情,把烈士捍卫的信仰转化为新时代双拥工作的生动实践。今年,宁德第六次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宁德市民参加海军军营开放日活动
处处奏响拥军乐章
宁德素有光荣的红色基因、悠久的革命传统,双拥精神在这里代代相传。
霞浦县东南海域的北礵岛,地处偏远、环境较差。东部战区陆军某海防旅某海防连常年驻守在岛上,将青春献给国防事业。岛上居民郑瑞英的家就在部队训练场附近,她主动为驻岛官兵洗衣缝补,组织渔村群众支援部队建设,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连队官兵。数十年如一日的无私奉献,拉近了军民距离,升华了鱼水深情,连队官兵尊敬地唤她“三排阿姨”。
古田县城西街道沽洋里村的黄玉翰从小向往军营,因耳膜穿孔未能入伍。多年后,他将遗憾化作拥军热情,凭借通信业务特长,无偿为部队维护军用光缆。只要部队来电话,无论刮风下雨,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十多年间从未间断。
福安市郊,陈少庄在冠顶山山顶破旧的简易房中,40年如一日为原福州军区守备一师守护水塔。她每天手拧阀门上千次,铁质把手竟被磨出了几个洞。2020年水塔停用后,陈少庄又主动接下看护空闲营房的任务。从青丝到白发,她把最美的年华献给了部队。她说:“头发白了不要紧,只要身体能行,就想这么守下去、干下去。”
脱下军装,依然是“拥军人”。退役军人傅恩先,如今担任蕉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双拥办主任,从军人到区域双拥工作的负责人,他把军魂融入岗位。他为驻地部队广泛开展科技拥军、文化拥军活动,走访慰问困难现役军人家庭,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推动建设“拥军一条街”、返乡退役军人服务站、军地协同司法拥军服务中心和拥军服务站,探索社会化拥军新模式。
“拥军优属不应只是一句口号,而应该是全社会共有的观念和责任。”傅恩先说,宁德拥有优良的双拥传统,也有责任、有使命做好双拥工作。
双向奔赴双向赋能
对人民子弟兵的真挚情感,已经融进闽东人民的血脉之中。
退役军人陈晓康至今仍记得,2022年退役返乡时的情景——虽然父母出差无法来接,却仍受到亲人般的迎接。他刚下火车,就被蕉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工作人员迎进返乡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里的工作人员为他披上绶带、佩戴红花,那一刻,他深感“回家的温暖”。
为了让返乡退役军人第一时间感受到关怀,蕉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与深圳万顺叫车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宁德分公司合作,在“万顺叫车”动车站实体店设立返乡退役军人接待服务点,为退役返乡的蕉城籍军人提供市区范围内免费送返服务。
“让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宁德全面落实国家相关安置政策,军转干部全部安置到党政机关和参公事业单位,符合条件的退役士兵全部安排到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安置质量位居全省前列。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建立健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用心用情用力做好退役军人管理服务。三届宁德市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相继举办,子归星农(福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第三届全国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决赛中获得乡村振兴赛道二等奖。发挥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模范带头作用,涌现出蕉城区李凤珍、福鼎市钟思妙、周宁县郑海华等一批优秀退役军人创业典型,培育乡村“兵支书”“兵干部”844人。为帮助困难退役军人家庭,宁德还在全省率先设立退役军人关爱基金,让更多退役军人得到帮助。
当前,宁德通过成立市双拥共建工作领导小组,细化成员单位工作职责,严格落实领导小组会议、党委议军会议、军政座谈会议等制度,推行军地合署办公等举措,已经形成党政领导、军地互动、运行规范、协调顺畅的“大双拥”工作格局。
聚焦服务部队备战打仗主线,宁德加大保障力度,将双拥工作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做到领导、组织、经费、人员“四落实”。积极改善部队基础设施、训练设施、文化设施和生活设施,全力做好土地征用、应急保障、群众动员等工作,近五年来协调解决驻宁部队战备训练、工作生活遇到的困难问题300多个。宁德师范学院、宁德职业技术学院、宁德电大等3所高校成为部队学历升级和军民两用人才培训教育点,累计培训各类人才1300余人次。安排专项经费建设军地联合指挥所,推动宁德市船舶科学研究所与海军4807工厂开展科研、试验和技术开发合作,以实际行动支持部队战斗力建设。
双拥双向奔赴,军地双向赋能,“兵力量”成为宁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助力。宁德军分区争取51万元资金设立教育扶贫专项基金,帮扶挂钩乡村困难学生;武警宁德市支队累计投入230多万元,帮助挂钩村改善道路、河堤和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有机白茶种植基地;驻宁部队充分发挥后勤保障专业技术优势,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为霞浦县水门畲族乡46名贫困群众培训水电、泥瓦、烹饪等技能;累计投入100万元,帮助蕉城区九都镇溪边村建设村民生产生活废水收集管网系统和污水集中治理工程项目。
在维稳处突、抢险救灾中,驻宁部队平均每年派出兵力4500余人次,担负市县区重点时段和敏感期的联勤武装巡逻任务,在防抗台风、参与扑救渔火、救助渔船民等任务中,战士们当先锋、打头阵,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军地双拥共建300多对,常年开展军地活动,军政军民关系更加密切。
最好的纪念是传承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句深情告白,感动亿万国人。
2022年,澳门福建宁德青年联谊会会长谢桐发起制作陈祥榕雕塑活动,家乡网友踊跃捐款。同年12月,两座雕塑分别送到新疆喀喇昆仑陈祥榕生前所在部队和家乡屏南下山口村。2024年清明节前夕,家乡群众再次自发捐赠一座雕塑,庄重地陈列在宁德市青少年宫,让英雄“走近”孩子,激发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情怀。
这片红土地永远铭记用生命守护国土的青春。
宁德大力弘扬英烈精神,培育尊崇英烈社会风气:整合红色资源,统筹打造“蔡威事迹展陈馆”“桃花溪国防双拥教育基地”“军民融合展示馆”等爱国主义教育阵地;改造提升革命烈士陵园,提高烈士纪念设施管护水平;持续举办“清明祭英烈”等活动,参与人数逐年增多;市本级和陈祥榕烈士生前所在的部队开展结对共建,组织开展卫国戍边英雄事迹宣讲活动,受众已有2000多人。
这里的人们真情拥护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国防大业。
近年来,宁德涌现出一批双拥先进单位与模范个人,如全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先进单位霞浦县光荣院,全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先进个人陈丽丹,全国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百名优秀主任(站长)李日伟、郑建容等。
山海为证,岁月作凭。当“爱我人民爱我军”的旗帜在闽东大地高高飘扬,宁德用近百年不变的赤诚证明:双拥不仅是镌刻在奖牌上的荣光,更是一方人民与一支军队血脉相连的深情。站在新时代双拥工作的潮头,宁德正将军民同心圆越画越大,让尊崇之光照亮每一片山海,让奉献精神薪火相传。(福建省双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