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专题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贵州优秀复退军人之心系家乡的脱贫致富领路人彭显

2017-08-15 14:38:48来源:中国网

中国网讯 (杨锡权 通讯员 陆林)彭显 1998 年 12 月入伍,2000 年 12 月退役回乡,退役后一直在外务工,积累了创业的资金。2010 年 3 月,由于家乡是典型的一类贫困村,彭显决定放弃优厚的条件回到家乡,把部队的优良作风和传统带回到家乡,带动家乡人民发展经济。

铭记军人职责,毅然选择创业

借助“三变”改革的东风,近几年,彭显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以极大的热情学习新知识、新业务,用 6 年的辛苦打拼,先后带领村民创办了化乐镇赵家河村养殖协会和核桃种植基地。协会现有会员 70余人,其中复员退伍军人 6 人,残疾人 2 人,贫困户 8 户;在协会的带领下,成立之初会员人均纯收入不足 2000 元,截至 2016 年底,会员人均收入达到了 6520 元。

\

彭显的香菇种植基地

“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也选择了外出务工,然而在外务工期间,一直心系家乡的发展,总想做点什么。”彭显说道。而这样的想法正好和处于四处寻求迷达村致富之路的付立高老支书不谋而合,于是,在老支书的鼓励和建议下,2010 年彭显选择回乡创业,在这期间,经老支书的介绍,彭显于 2014 年正式成为一名党员。

通过在部队的锻炼,彭显从一个没有理想、没有抱负的青年成长为拥有坚定意志力和实干精神的热血青年,他回来之初并没有风风火火地大干,他十分清楚,要发展,靠他一个人是行不通的。于是,他找到了同他一起退伍的李广,并说服李广同他一起创业,之后他又找到了一位年过六旬的老兵彭仕海,就这样,三位复员老兵在彭显的带领下吹响了迷达村全面发展的冲锋号,以另一种形式继续履行着“军人”的职责。

发扬“移山”精神,带领群众脱贫

2014 年之前的迷达村是一个闭塞的村寨,2 公里的通村公路极大地阻碍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修路——毫无疑问是重中之重。在回到迷达村之后,彭显带领着他的“团队”不分白天黑夜地游走在各个村民小组的农户家中,动员全村的村民修路,这样的动员工作对于久居深山的村民看来,就是“愚公移山”,艰难险阻可想而知。经过彭显和他“团队”的坚持不懈,终于说服了 30 余户农户每家在拿出 300 元钱的同时投入劳动力进行修路,可到最后缺口仍然还差 1000 多元钱,彭显二话没说,他拿出自己本就不多的存款填补这一空缺,最后筹得10000 多元钱修通了进村的道路,为乡亲们铺设了一条通往致富的道路。

2012 年 3 月,彭显主动找到“村支两委”工作人员及镇里面的领导进行商议,最后决定因地制宜,借助“三变”改革的抓手,充分利用当地的气候、土壤、区位等条件,大力发展核桃树种植。彭显和自己的“团队”与“村支两委”共同商量解决的办法,通过细致耐心的思想工作,村民们答应了以自己的土地外加出工出力入股,种植核桃树。截至目前,迷达村的核桃种植面积已达 3000 多亩,40 余亩挂果初产,年收入达 60 余万元,群众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看到了致富的希望。不仅如此,为了找出短期见效快的发展项目,2014 年 3 月开始,彭显开始大力发展黑山羊和麻黄鸡养殖,经过 2 年的养殖,彭显的黑山羊和麻黄鸡的养殖规模已分别达到 64 只、600 只,让村民们看到了致富的希望,并纷纷向他靠拢过来。

 \ 

彭显带领村民修筑致富路

“吃水不忘挖井人。”彭显在自己发展的同时,处处想到父老乡亲的事迹打动了化乐镇的领导。2015 年 4 月,彭显被任命为村计生人口主任,而此时正逢水城县的“村居合并”正式实施,他又被提名为村纪检查员,一个普通的“升职”,在彭显看来却有着不一样的意义,他说:“党和人民信任我,我就要把他们赋予我的权力用在刀刃上,不然就对不起他们的希望和嘱托。”

始终鼎力前行,致富不忘党恩

自从“当官”后,彭显更关心群众的生产生活。冬天迷达村有 10个贫困户因缺少过冬棉被,很是着急。彭显得知这个情况后,积极主动上门看望,并多次打报告到镇政府和县民政局,在县民政局的大力支持下,为老人们争取到棉被、粮油等支持和扶助。“我看中他的就是年轻,拥有实干精神,加上又是党员,看来我当年没有选错人,他没有辜负乡亲们对他的期待。”老支书自豪地说道。如今,在化乐镇党委和赵家河村党支部的推荐下,彭显任赵家河村党支部副支书兼纪检员。作为化乐镇赵家河村党支部副支书,彭显不忘初心、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的事迹在迷达村已经家喻户晓,就连在外长期务工的龙尚忠也备受感动,并主动请求加入彭显组建的养殖协会。

几年来,彭显为乡亲们做的好事和实事数不胜数,并获得村民和镇领导的赞赏和好评。彭显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期一位复退军人的担当和作为,为迷达村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为六盘水市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了新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