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专题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贵州优秀复退军人之怀揣小康梦的致富能人邹念军

2017-08-01 14:45:45来源:中国网

中国网讯(杨锡权 通讯员 陆林)“一对鲤鱼江边排,金猫麒麟下山来;一匹石马江中卧,七个仙女顺水来。”这是流传在黄丝村江边寨的一个古老的民谣传说。就是这样一个依山傍水、风光优美、民风淳朴地方,曾经是福泉市贫穷落后村寨的代名词。

摆脱贫穷,毅然退伍返乡创业

贫困家庭出生的邹念军从小就憧憬着富裕幸福的生活。1976 年 11月,19 岁的他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到广东东莞当兵服役。其间,他目睹了东莞的快速发展。每当此时,家乡陈旧的基础设施、落后的技术、守旧的观念时常在他大脑闪现。如何让自己的家乡摆脱贫穷,成为他的一大心结。作为一名驻守在广东东莞的军人,邹念军对东莞的发展变化深有感触,真切地认识到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是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的关键。为此,他除了刻苦学习军事文化知识外,还虚心向部队驻地的群众学习先进的种养殖技术。1980 年,他毅然退伍返乡创业。邹念军干过泥水匠,当过包工头。后来他利用自己在部队里所学到的种养殖技术,搞起了科学养殖和种植,成为黄丝江边寨唯一的一个养殖大户,他利用自己家的荒地,饲养了 60 余头猪、10 余头牛,发展了近 10 亩经果林种植。不到两年时间,便使家庭迅速摆脱了贫困,成为全村首屈一指的“万元户”。

虽然自己的生活好了,但他并没有就此安逸下来,家乡的贫穷落后、群众的生活困苦,时时刺痛着他的心。他常想: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退伍军人,不能只顾自己,更要用知识技术带领大家一起脱贫致富。有了这样的思路,他多次向上争取,积极邀请市、镇农业技术人员到村里举办水稻、玉米、细刀豆的种植和病虫害防治等知识培训,举办农机具使用技术培训等。另外,他还积极引导群众发展科学种田,改善耕种方式,以前村民栽种油菜都是用点播,通过邹念军的带头,全村普遍实行免耕油菜,并 100% 实行杂交油菜移栽,还在黄丝村内建成农作物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区,普遍实行旱育秧,并大力引进特色蔬菜种植。尽管寻求了多种增收致富路子,但老百姓的腰包仍然没有明显鼓起来。

  

福泉市复退军人创业带富产业基地 吴志奎 摄

正当此时,市委市政府决定把江边寨作为新农村示范点建设,让他看到了发展的希望,他决定用自己所学到的种养殖技术,带领村民们一起脱贫致富。说起容易做起难,乡亲们因循守旧、怕担风险的落后观念让他一次次碰壁。邹念军想:退伍军人观念新、有闯劲,不如发动几户退伍军人先做给群众看,从而带着群众干。在他的带领下,邹福林、彭勇等退伍军人也开始了养猪、种果树,生活一天天好起来,成为全村老百姓眼里的富裕户。

事实胜于雄辩,乡亲们从此都愿意和他一起干。于是,在黄丝江边这个充满田园气息的布依村寨里,时时都能听到他向群众讲解如何科学种养殖的声音,到处都能看到他穿梭于村寨的身影。在他的带领和努力下,村民们逐步掌握了先进的种养殖技术,收入逐渐增长,开始尝到了技术致富的甜头。

怀揣梦想,一心一意谋求发展

说实话,一开始邹念军并没有想到当村干部。他自己做生意,种养殖业搞得红红火火,可当时村里的情况却很糟糕,作为黄丝村这样一个纯农业村,没有工业企业作为经济支撑,村里没有集体经济基础,找不到发展的方向。也许是当时他搞种养殖有一套吧,1998 年通过村民选举投票,他当选为黄丝村副主任。没想到,作为村干部,他一干就是 15 年。15 年来,他受到外界的各种非议,很多好朋友都劝他出来自己干。看到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他不但没有因为困难而低头,没有因为各种非议而退缩,反而激发起了他作为一名军人争强好胜的欲望。2004 年 4 月,新一轮换届工作中,他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作为村里的领头羊,他深感身上责任的艰巨,就暗自下定决心:既然当了村干部,就要一心一意为群众谋发展,一定要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

  

江边布依寨  吴志奎 摄

上任之初,黄丝村道路设施情况恶劣、基础设施差,成为黄丝村发展的最大障碍。就拿种植法国细豆来说,种植起来容易,但运输起来就困难得多,除开运费成本,村民所赚的钱就太少了。邹念军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让村民能真正得到实惠,最关键的是解决交通问题。要想富、先修路。他通过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议,村民小组等会议讨论其解决办法,并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和协调,请求相关部门给予支持和帮助不下 30 余次。通过他不屈不挠的努力,在市交通、民政、发改等部门以及镇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他身先士卒,带领村两委组织群众投工投劳,陆续修通了黄丝油库至江边寨下寨、老罗桥至江边下寨、黄丝收费站至新庄、老罗桥至长江等多条通组公路,全村累计新修公路总里程数 31.5 公里。

此时的黄丝村,路面硬了,村庄绿了,房子亮了,河水清了,人文环境改善了,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广大村民发展经济的信心就更加充足了。

产业调整,在大棚里实现小康梦

黄丝村有丰富的铁矿、重晶石等矿产资源,有江边姊妹岩、和善桥、鼎罐城、布依生态村寨等自然和人文景观,为什么当地经济就不能更好发展?群众的钱袋子为什么老是鼓不起来?他努力地思考着……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被市委组织部安排到山东省潍坊市等市参观学习。到了山东后,他看到山东的农业发展很快,大棚种植连片上万亩,甚至几万亩连片,当时他就想:我们黄丝村虽然不如山东这些平原地区自然条件优越,但也算得上“山美、水美、地肥”的地方,我们为什么就会有那么大的差距呢?于是在他心中就做起了流转土地发展大棚种植梦,黄丝村的农业发展必须走山东农业发展模式。

2009 年 8 月,他向市里写了发展大棚种植的报告。他没有想到,这份普通的报告,真的就引起了市领导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黄丝村决定引进福江公司落户江边实施现代农业项目开发,采取“公司 + 基地 + 专业合作社 + 农户”和土地流转经营方式创建江边农业产业园区。当然,最头痛的就是土地流转问题。土地流转说起来只是一句话,做起来却困难重重,土地流转里面有很多环节,涉及流转年限、土地价格、土地形状毁坏、田坎土坎今后怎样恢复、土地肥瘦、土地面积丈量问题等。他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只能白天召开群众会,晚上到农户家做思想动员工作,硬是不到 1 个月就完成了 1000 余亩的土地流转任务。

通过努力,福江公司投入资金 2500 余万元,建成年生产食用菌900 吨的加工厂房 2400 平方米、管理房 1200 平方米、钢架大棚 48000平方米,发展大棚种植草莓、西瓜、套种蔬菜 50 亩、大棚葡萄 100亩、大棚食用菌 50 亩,建成“精品果园”露天猕猴桃以及桃、李、梨、柿、柑橘等种植 600 亩,带动农户自种核桃 400 亩,长期解决就业年均 100 人以上,带动农家乐 24 户以上,接待游客年均 20 万人以上,直接增加农民收入 400 万元以上。现在,每逢周末,贵阳、都匀及周边县市来的游客络绎不绝,寨中车水马龙,一派热闹景象。黄丝村正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为建设目标,初步建立起集农家乐、休闲度假、田园风光、农耕文化、民族文化活动为一体的布依文化村寨,乡村旅游发展成效逐步凸现。现在的黄丝村,展现出来的是“十里不同景,人在画中游”的美丽景象。

今年黄丝村又赶上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大好机遇,邹念军又开始谋划黄丝村发展的新里程。每当看到黄丝村面貌发生着可喜的变化,看到广大老百姓过上了幸福的日子,邹念军十分欣慰地说:这 15 年的苦累,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