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专题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贵州优秀复退军人之老兵杨永刚用茶叶打开的财富神话

2017-08-01 14:44:34来源:中国网

中国网讯(杨锡权 通讯员 陆林)1994 年 10 月杨永刚应征入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六〇八四部队指挥连服役;1997 年 12 月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八七四四部队修理所退役。他利用跟父辈学到的种茶制茶技术,在湄潭县银柜山上发展茶产业,2007 年 1 月 23 日创办贵州遵义湄潭银柜茶场,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为了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于 2012 年 2 月 13 号将贵州遵义湄潭银柜茶场变更为现公司。杨永刚现在是湄潭银柜山茶业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兼总经理、遵义市个私协会常务理事、湄潭县工商业联合会第九届执委。

杨永刚的茶叶基地
随着湄潭茶产业不断壮大,“湄潭翠芽”在国际国内茶博会上 28次夺得金奖,湄潭县也因此被中国茶叶学会授予“中国名茶之乡”称号。“湄潭翠芽”夺得的 28 次金奖中,杨永刚所创的“银柜茶叶牌湄潭翠芽”就占领了 12 个金奖席位,为湄潭茶产业全面发展做出了应尽的力量。其个人申请发明专利 2 项、外观设计专利 4 项。由于业绩突出,杨永刚同志相继于 2007 年 4 月获“遵义市十大杰出青年农民”;“农民工创业之星”;2007 年 10 月获“新农村建设十佳青年标兵”;2008 年 12 月被评为“全市优秀返乡创业人员”荣誉称号;2009 年 11月获“遵义市十佳农民工”光荣称号;2009 年 11 月获“全国优秀复员退伍军人”荣誉称号;2010 年 7 月获“贵州省优秀复员退伍军人”荣誉称号;2011 年 3 月获“全省烈军属和复员退伍军人先进个人”;2009 年 11 月 25 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表彰大会上,杨永刚受到时任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等的亲切接见。几年中,在杨永刚的带动和指导下,通过几年的发展,使这个人均年收入不足 200 元的省级二类贫困村目前实现人均年收入 4000 多元。

杨永刚创建的茶厂
立足茶业,艰苦创业
“长的矮矮丫,开的白白花,绿了千千岭,富了万万家。”盛夏,走进海拔近 1200 米的大庙场村银柜山,山上一畦畦新栽的茶树在阳光下呈现勃勃生机,杨永刚的茶园就在上面。只要春天一到,这里的农民赶场天提上一两斤“明前云雾茶”,就能卖上四五百元。
杨永刚出生在有中国西部茶叶第一村之称的核桃坝村,他的父亲是个种茶好手,家里有几亩茶园。杨永刚从 4 岁就开始喝茶,十来岁就是茶中好手,学生时代种茶、制茶都是能手。
1997 年,杨永刚退伍回来。作为农村兵,杨永刚退伍后又回到了农村。不过这时的杨永刚已不是刚入伍的杨永刚了,而是一个有思想、更有毅力的杨永刚。回来没多久,杨永刚就到茶叶市场了解相关情况,通过对茶叶市场的调查了解,看到茶产业是一个阳光产业,决定发展茶产业,在茶业界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
杨永刚虽然 4 岁就开始喝茶,十来岁就是茶中好手,学生时代种茶、制茶都是能手,但是丢了这么多年,在茶叶上还是不是能手呢?俗话说,“三天不摸针手脚生”,何况茶叶的生产制作变化日新月异,工艺变化快?杨永刚首先选择了从事茶叶销售。他带着家里生产的茶叶样品,跑成都、重庆、昆明等地,每到一处,他的茶叶都很受茶叶经销商的欢迎,都要求订货。初入商海的他心里十分高兴,认为经商还容易,但是接下来的事却让他高兴不起来了。原来货到之后,对方一改要货时的态度,而是找各种理由不断压价,否则就不要,在这个时候,不可能再把货退回来,只有咬牙亏本都要卖出去。这一棍子重重地打击了他,面对困境,面对这吃的暗亏,年轻的他畏惧过,真正地体会到做生意的艰辛。可想到自己的理想、想到要实现的人生价值,杨永刚没有被击垮,“大不了从头再来,以前能做到现在一样可以!”凭着这种军人的本色,他又重整旗鼓,再次踏入茶业这个大市场。
认准的事就要坚持干下去!他决定到茶叶企业里找个活干,逐渐熟悉茶叶行业。杨永刚来到了遵义光玉茶叶公司,从事茶叶生产加工,一干就是一年。在打工中,杨永刚认为,自己要做大茶叶产业,必须有自己的企业、品牌、基地,否则,永远都只能帮别人打工。
说干就干,杨永刚开始到处打听哪里有茶山出租。听说洗马乡灯龙山上有一大片茶园需要人经营管理,他立即前往洗马。洗马街到灯笼山上是没有通公路的,一出洗马街要走 10 多里的山路才到灯笼山。杨永刚拖着伤残的腿,吃力地登上灯笼山,在山上转了几天,详细地了解那里的气候特征、土壤、茶叶生产状况后,不很如愿,加之交通又不便,他离开了灯笼山,又踏上新的目的地。
杨永刚先后到过马山镇清江茶山、余庆的构皮滩以及凤冈的一些产茶区,不停地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茶山。历时几个月,终于在兴隆镇大庙村银柜山上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茶山。1998 年,杨永刚把自己所有的钱拿出来,又从亲戚朋友处借点儿,筹集了 6 万元资金,在银柜山上承包了 50 亩茶园,并建立一个简单的茶叶加工厂房,取名银柜山茶场,年青的杨永刚和父亲一起在银柜山上扎根下来了,真正开始了自己的茶业生涯。
没有强大经济支撑的创业,起步是相当艰辛的,一个普通的农民,创业的困难程度可想而知。创业之初,种种困难迎面而来,而这些并没有动摇他的决心,他毅然决然地开始他的创业之路。杨永刚吃住在山上,每天在几十里的山路上穿梭,由于伤残,行走很费力。但在部队磨练出的不屈意志促使他在艰难中一步一步地走向发展,走向成功。
杨永刚很清楚,50 亩的茶园只是一个起步的基地,自己要发展壮大,只有不断扩大基地。因此,起初的收入,杨永刚总是拿出大部分资金来发展茶园,每年 5 亩、10 亩、20 亩地不断扩大自己的茶园面积,同时,不断地帮助周边群众种植茶叶。按他的话说,做茶叶产业,基地要不断做大,企业才会有长远发展。2001 年,杨永刚又投入了 26万元,建了一个专业的制茶厂。
上天偏爱吃苦人,杨永刚通过自己的努力,目前在银柜山拥有了有机园 389 亩、茶叶生产工厂一个、分厂两个,在中国茶城开设门市部一个,并在江苏省设立了代销总部,销售自己生产的茶叶。从退伍后的打工仔成长为企业负责人,杨永刚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道路。
着眼长远,打造品牌
在刚开始发展茶叶生产时,杨永刚只有把茶山承包过来,通过自己的品种改良,然后把生产出的茶叶卖给县城茶商这一种农户生产模式,只赚取了一点加工费。
2004 年的明前茶出来了,杨永刚看着自己亲手制作出的不断散发着清香的茶叶,思绪万千,回想这几年不断地发展基地,扩大厂房,可自己终究是别人的加工房,这和当初帮别人打工有什么区别?现在有了基地,有了生产车间,为什么却走不出这个困境呢?杨永刚盘点着,思考着这几年走过的路。
由于杨永刚生产制作技术良好,再加上茶叶的原料好,所制出的茶叶很受茶商和消费者欢迎,但没有品牌,没有注册商标。杨永刚的茶成了茶叶经销商的“碗中肉”,茶商们低价收购他的茶,高价销售,让他们赚了不少的钱。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企业的发展,杨永刚越来越认识到,必须打造出自己的品牌,自己才会长远发展下去。
杨永刚拿出了创品牌的计划。他决定给自己的产品先注册一个商标。当过兵的人,说干就干,事情决定后,立即就着手,但注册一个什么样的商标呢?杨永刚根据自己的茶山终年在云雾环绕中,成功注册了“银柜”商标。

杨永刚创立的茶叶品牌
商标注册成功后,杨永刚明白,要想使自己的茶叶真正成为品牌,必须要参加全省、全国的茶叶评比,在评比中拿取大奖。说做就做,杨永刚一方面不断改进自己的茶园,从源头上提高茶叶的品质;另一方面不断提高自己的生产工艺,制作出高品质的茶叶。同时,拿出创品牌的专项资金,参加各种高规格的茶叶评比大赛。
2004 年夏天,杨永刚得知由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中国茶叶学会等十余家单位共同主办的“2004 年海峡两岸名优农产品贸洽会暨中国(福建)国际茶叶博览会”将在福建福州举行,并评选茶王。这是一次高规格的斗茶大赛,他知道,各地将会有数百种茶叶参评,面对如此强大的竞争,杨永刚开始有些犹豫了。内心的彷徨并没有使总是微笑面对困难的杨永刚放弃参加这次大赛。他深深地知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道理,自己的产品真正能打响,就要多参加这种大赛,而且要在大赛中夺得大奖。有压力才有动力,压力越大动力就越强,这是杨永刚的性格。杨永刚按照自己的生产工艺制作出了参赛产品,第一次以“银柜牌湄潭翠芽”参加了全国性茶叶评比大赛。在博览会茶王评选中,湄潭银柜茶场生产的“银柜牌湄潭翠芽”脱颖而出,一举夺得绿茶类的“茶王”称号。
2005 年,由中国十大名茶品牌推介会、韩国茶道协会、日本茶乡博物馆、福建省农业厅、亚洲地区经济战略发展委员会共同举办的中、日、韩国际茶文化交流会上,贵州湄潭银柜山茶场选送的“银柜牌湄潭翠芽”茶荣获“茶王”称号,这是“银柜牌湄潭翠芽”茶在 2004 年海峡两岸国际茶博会上获“茶王”称号后再次获得“茶王”称号。
皇天不负有心人,在各种评比大赛中,杨永刚的“银柜牌湄潭翠芽”不断传出佳音。从 2004 年起,“银柜牌”湄潭翠芽茶共获得 2004年“贵州名茶”称号;2004 年海峡两岸国际茶博会“茶王”称号;2004 年其茶厂被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授予“放心食品入选单位”;2005 年获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有机茶园”认证,同年,所产茶叶在第六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中获一等奖;2006 年中国十大名茶品牌推介会获“茶王”称号;2007 年 2 月获中共湄潭县委、县政府“湄潭翠芽创牌”先进单位称号;2007 年第七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特等奖;2007 年获“凯捷杯”中华名茶称号;2008 年获中国茶业博览会金奖、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金奖、第七届国际名茶金奖;2009 年获“中国名茶”金奖、第八届国际名茶金奖、第九届国际名茶金奖。
从 2005 年开始,只要在中国茶城杨永刚的茶叶专卖店里坐上几分钟,就能不时看到有人到他那里来买茶,只要听到是外地口音的,问他们为什么到这里来买茶叶,得到答案几乎都是这样的:“我们是冲着‘国际名茶金奖’而来……”
杨永刚创立的湄潭银柜山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银柜牌湄潭翠芽”茶打响了。


杨永刚获得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辛勤耕耘,致富共享
杨永刚出名了,但他并没有忘记回报茶农。用他的话说就是:“茶业使我发展,我的发展离不开茶农。”
在杨永刚和他父亲的带领和帮助下,银柜山及湄江镇兰江村共发展茶园近 6000 亩,从而使银柜山彻底摆脱了国家二类贫困村,让 1000多家农民走上了致富之路、创业之路。大庙场村共有 6 个村民组 400余户家庭种上茶,近几年来,茶业发展速度较快,从 2003 年至 2009年初,就发展茶园 3600 亩,全村到目前,已有茶园 4000 多亩。栽种茶树 30 多亩以上的家庭有 20 余户,村民李朝华、覃德孝、董成友等人介绍说,他们这几年的主要经济收入靠茶叶,预计不到三年,银柜山的 4000 多亩茶叶,按保守数字估算,每亩收入 2000 余元,可实现年收入达 800 多万元。人们都说:“‘神仙难过二三月’,我们就希望过二三月,只要春天一到,茶芽发了,我们就可以到‘绿色银行’去取钱了。”
当初李朝华、覃德孝等茶农,由于没有种茶制茶的技术,种不出好茶,制不出好茶。杨永刚为了帮助他们摆脱贫困,除在厂房里手把手地教他们制茶,还拖着伤痛的腿走几十里山路现场指导他们种茶,直到他们会种好茶,制出好茶。现在,李朝华已发展了 80 亩茶园,覃德孝有 20 多亩茶园,由当时的贫困户变成现在了致富带头人。最让人感动的是,杨永刚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耗时 5 年多,百折不挠,与父亲一起开掘十多里山路,为今天银柜山的茶业发展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真正是中国现代版的“愚公移山”。今天,杨永刚不但成立了自己的企业,解决了近 300 人每年 8 个月的就业,更可贵的是,他彻底改变了一个省级二类贫困村,在他的帮助、带动、影响下,使人均纯收入不足 200 元的贫困村到人均纯收入超过 3000 元。
在帮助农民发展种植茶叶的过程中,杨永刚看到很多茶农都是一家一户自己生产加工茶叶,产品质量参差不一,对茶园的管理标准也不一样,甚至极个别的茶农为了追求短期利益,不顾大局,不惜采取不正当方式生产茶叶。杨永刚很清楚,如果长时间这样下去,不但影响银柜山上的茶叶声誉,甚至会对整个湄潭县的茶叶造成严重的影响。2007 年年初,在杨永刚的牵头下,成立了兰江有机茶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着手组织农民进行茶叶产业化经营,同时帮助茶农解决种植、生产及销售方面的困难。
杨永刚在帮助困难群众致富的过程中,对退役军人更是关怀备至,按杨永刚的话说:“我是当过兵的,对退伍军人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兴隆镇大庙场村的退役军人黄华志,2002 年开始学种茶,由于初涉茶叶行业,什么都不懂,只试着栽种了一点。杨永刚得知黄华志是个退役军人,立即主动帮助他,从茶叶的栽种、茶园管理、加工制作等无私地给予帮助,使黄华志很快走上了种茶致富之路,到目前,黄华志已拥有了 10 多亩茶园。2004 年,杨永刚听说永兴镇流河渡村的退役军人周治国在茶叶加工方面遇到制茶技术难题时,他又主动赶去帮助解决。为了帮助更多的退伍军人,2008 年,杨永刚在兰江村成立了湄潭县退伍军人有机茶示范基地。在湄潭县政协、湄潭县人武部、湄潭县民政局、湄潭县农业局等单位部门帮助支持下,开展一系列的培训班,对部分退伍军人进行茶叶相关知识培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每年八一、春节,杨永刚自己带上公司的茶叶、慰问金等,慰问驻湄部队官兵,在公司招聘人员中,他把复员退伍军人作为优先考虑的对象,想方设法帮助就业,帮助复员退伍军人自主创业,这些年来,他投入了不少的精力和财力,帮助退伍军人解决了不少困难。
杨永刚认为,银子打造的柜子是财富,但是银柜山的银柜不是一个人可以打开的,只有靠整个湄潭茶人拧成一股绳,靠大家的力量才能打开。而他愿意身先士卒,为大家开路,为子孙来打开这个财富的宝柜开路,为湄潭茶产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