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苏区老区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川陕苏区群众工作入乡随俗

2015-11-09 16:30:33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在白色恐怖的包围中,每一块根据地动员群众的方式方法和侧重点都不尽相同。

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在白色恐怖的包围中,每一块根据地动员群众的方式方法和侧重点都不尽相同。红四方面军入川前,四川 党的地下工作并不是很完善,偏僻落后的川陕地区更是薄弱。与其他根据地先发动群众和建立党的地下组织,时机成熟再建立和扩大根据地的建设模式不同,红四军 先通过军事胜利建立起苏维埃政权之后,再发动群众工作,并设法与四川党组织取得联系,才建立起川陕苏区和党政军行政系统。因对红军的不了解,红四军入川 时,在反动派的鼓动下,很多群众拖儿带母逃到深山老林里躲起来,并没有出现其他根据地那样的群众敲锣打鼓,夹道欢迎红军的热烈场面。红四军处于非常孤立的 地位,打破被群众孤立的状态关乎红军的生死存亡。非同寻常的根据地建立模式,决定了川陕苏区在发动群众方面,与其他根据地有较明显的差异。

深入了解民情的基础上,制定比较对路的政策。红军初来乍到,对川北地区的情况并不十分了解。多数群众在反动 派的鼓动下,也拖儿带女躲进深山,刻意回避红军。茶馆是四川人最寻常的公共休闲娱乐场所,也是了解乡土四川活的教科书。为了粉碎反动军阀孤立红军的图谋, 红军主要领导化装成普通百姓,到茶馆里与茶客们喝茶聊天,收集、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和人民群众实际的生活状况。针对群众的疾患,制订、颁布了大量深得人心的 法律法规,解决了老百姓的实际问题。

为了粉碎反动派孤立红军的阴谋,红军规定了严密的纪律。寒冬腊月的川东北地区天气及其潮湿寒冷,为了不打扰群 众,战士们宁可铺上从老百姓处购买的干谷草,宿营于农民割谷后的干田里,也不愿挤占民居。红军初到通江县瓦斯普时,为了离间红军和当地人民的关系,军阀田 颂尧派人纵火烧镇,并嫁祸于红军。红军战士果断、勇敢地投入了救火工作,积极安置受灾群众,并将群众未遭损毁的财物亲自送还到他们手中,好几个战士因为救 火而受了伤。这些举动大大改善了当地群众对红军观望与冷漠的态度,目睹真相的群众把红军的所作所为一传十、十传百地在各乡镇传开了,群众看穿了军阀们的鬼 把戏,见到红军也不躲避了。

入乡随俗的群众工作方式。具体工作时,川陕省委和红四军领导根据群众的觉悟情况改变工作方式。例如,川东北 地区比较落后,宗法血亲关系还比较浓厚。苏维埃政府发动群众“打粮”(打土豪,破仓分粮)时,一些基层干部和基层群众顾虑本地亲戚多、熟人多,难以打破情 面。考虑到群众的觉悟程度,为了便于发动他们积极参加“打粮”行动,红军和党委提倡避近就远,交叉打粮的方法,既照顾了群众的情面,又完成了工作任务。此 举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效果很好。

川东北妇女性格刚烈,耕田犁地、操持家务样样在行,她们的能干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远超其他苏区妇女,但是受“三从四德”封建思想的束缚,她们的家 庭和社会地位却是最低。为了发动广大妇女起来积极参加革命,必须要消除她们的观望怕羞、害怕出风头的畏缩情绪。红四军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时,已经积累了相 当丰富的妇女工作经验,并有一批出身社会底层经验丰富的女干部。她们利用示范效应和榜样的力量,首先有选择性招收一批聪明伶俐、反应机敏、受苦最深、革命 欲望最强烈的本地童养媳,短期内把她们训练成合格的红军宣传员。在群众必经的要道上,由本地童养媳出身的女战士身着军装亲自上台,现身说法,用本地方言向 赶场路过的妇女们宣讲红军的政策和自己参军后的感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很多童养媳冲破父母、公婆、丈夫们的重重阻挠毅然参军。广大底层妇女的革命激情 被点燃,大批的川东北妇女从戎参军成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责任编辑:王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