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州德令哈市人武部干部在一起军属维权纠纷胜诉后与法官握手致谢
青海高原,民风纯朴,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尤其以实诚待人而名扬四方。新形势下,该州各级涉军维权机构依法处理涉军维权案件和纠纷,为部队和军人军属及时提供法律援助,收到了良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法律效益。2014年底,海西州政法委和海西军分区双双从西北五省区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工作会议上捧回“涉军维权工作先进单位”奖牌。海西军分区政委钱继奎深有感触地说:“这块奖牌,浓缩着一片情,凝聚着一种爱,是上下用力、左右合力、大家聚力强军梦的结果。”
■“人民军队保家卫国令行如山倒,我们的涉军维权工作也要执法如山”
刚性约束常念“紧箍咒”
2014年10月,海西州政府召开涉军维权工作推进会。会议开始前,该州一位局长在会场门口打电话:“喂,小王,由咱们局牵头处理的那个涉军维权纠纷,处理完了没有?”
“昨天刚结案,我正在写结案报告。”听了这句话,这位局长顿时转愁为喜,他挺直腰板走进会场,心里不再为州领导的责问和批评而担忧了。
着眼实现“通联顺畅、协调有力、处置及时”的涉军维权工作目标,该州建立以涉军维权工作领导小组为龙头、以涉军维权法庭为主导、以军人军属法律援助站为纽带的“一组一庭一站”体制机制,并研究出台《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考评工作意见》,完善涉军维权目标管理考评办法,将涉军维权工作纳入年度考评,扎实推行“常态部署、定期考评、量化打分”措施,使刚性约束成为常念的“紧箍咒”,着力把“软指标”变成了“硬杠杠”。海西州委书记辛国斌说:“人民军队保家卫国令行如山倒,我们的涉军维权工作也要执法如山倒,绝对不能拖拖拉拉的,寒了子弟兵的心!”基于这一认识,该州遇到涉军维权案件和纠纷时,采取“包掌握情况、包解决困难、包教育转化、包稳控管理、包依法处理”的办法,将板子打到各级领导和司法机构的具体责任人身上,一级督促一级依法抓落实。该州涉军维权工作领导小组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对“五包”责任落实不好、工作推诿扯皮的领导干部和办事人员给以通报严肃批评,并作为干部考察的一项内容记录在案。今年初,海西州委组织部制定干部任免方案时,该州政府有关部门一位干部因在涉军维权工作方面尽责不到位,最终被暂缓提升。此举有效增强了各级干部依法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权益的责任心。
■“抢险救灾,子弟兵雷厉风行,我们为子弟兵排忧解难也要有这种作风”
法律援助推行“一条龙”
2013年初,海西州武警支队士官章泽明结婚后在该州格尔木市看中了一套二手房,并给房主缴纳了2万元定金,可在办理购房手续时才发现这套房子没有房产证。小章决定放弃购房,但房主不愿意退还2万元定金。小章与房主进行了长达半年的协商仍然没有取得理想的结果,于是,他找到了格尔木市军人军属法律援助站,在法律援助站的协调下,格尔木市法院涉军维权法庭启动“绿色通道”机制,仅用3天时间就解决了这个让他烦心了半年的事。
海西州蒙古族州长诺卫星得知这件事后说:“抢险救灾,子弟兵雷厉风行,我们为子弟兵排忧解难也要有这种作风!”为此,该州着力建立畅通无阻的涉军维权“绿色通道”。他们运用现场接访、带案下访、重点约访等形式,直接听取军人军属涉军维权方面的诉求,按照“调解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结案优先”的原则,提高调解结案率和判决执行效率。与此同时,该州充分发挥人民调解机制的功能,着力把涉军维权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避免军人军属遭遇诉讼之苦。他们整合社会服务资源,落实补偿、安置以及医保等优抚政策,把依法处置、加强思想教育、注重情理感化、着力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国家补偿、行政救济、社会援助等多种办法和渠道,妥善处理优抚对象遇到的一些实际难题。近年来,该州涉军维权机构先后帮助5名抗美援朝老战士落实优抚待遇,妥善安置26名下岗再就业复员军人,落实了12名家庭困难军属的最低生活保障,及时足额发放了农牧区战士家庭的优抚金。2013年8月,海军南海舰队某部战士陈闯的父亲在乌兰县境内遭遇泥石流身亡,得知这一情况后,该州军地迅速指派专人调查,并依法妥善处理,帮助陈闯争取到了合理的赔偿。事后,小陈感动地说:“家乡政府如此关心我,我一定要安心军营、积极投身强军实践。”
■“请部队只管按打仗要求展开拳脚练,牧民草场如有损坏由政府来协调解决”
助力强军驶上“快车道”
2014年夏,某兵种部队在海西州都兰县进行野营驻训,重型武器装备展开训练必然会损坏一些牧民的草场。对此,驻训部队领导有顾虑。都兰县领导说:“请部队只管按打仗要求展开拳脚训练吧,牧民草场如有损坏由县政府来协调解决!”随后,该县涉军维权机构派出人员深入牧民家中宣讲国防法规,动员群众支援部队练兵打仗,赢得了广大牧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海西军分区司令员周志正介绍说:“维护国防利益,给部队战斗力建设开绿灯,已经成为海西各级党委政府的自觉。”
2013年6月,上级决定在格尔木市建一个高原训练基地,着眼能打仗打胜仗要求开展高原使命课题训练,需要划拨500余亩土地。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原上的格尔木市土地商用价格也是高涨,有关部门和单位提出请部队按市场价缴纳相应用地经费的要求,然而部队的预算经费里没有这笔钱。面对军地利益出现的矛盾,该州领导说:“支援部队练兵备战是我们地方政府的应尽职责,发展经济不能忘了国防建设,我们不能简单地只算经济账。”州委、州政府领导统一思想认识后做出决定:无偿给部队划拨建训练基地所需的土地。
在训练基地建设过程中,由于这块土地存在着历史遗留问题,既涉及一些厂矿企业的经济利益,又涉及部分牧民的个人利益,矛盾交织、难题较多。对此,海西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他们专门成立土地清理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对群众进行说服教育、依法进行专项清查,坚决关停了20余个矿井,保证了高原寒区使命课题训练场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据统计,近年来,该州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有效破解了人防工程、交通战备建设等20余个瓶颈性问题,先后完成了保障部队战役机动演练等大项军事任务,既依法维护了国防利益,又助推了部队的强军实践驶上“快车道”。
(责任编辑:吴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