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副省长、省公安厅厅长邓勇率队深入广元市昭化区大朝乡牛头村开展“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调研精准扶贫工作推进情况,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在精准上下功夫,走符合实际的脱贫道路。
笔者认为,精准扶贫前提是要摸清家底。目前,全国7000多万贫困人口大多省区市都有分布,但河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6个省份较多,都超过500万人。近些年来,国家各级各部门为了扶贫出台了许多措施,在扶贫过程中,一些单位采取了应付式扶贫,送物资、送资金,造景观,搞盆景式扶贫,没有达到扶贫真正的目的。因此,笔者认为要实现精准扶贫,需要对症下药。扶贫单位既要转变观念,不能为扶贫而扶贫,多深入了解扶贫对象的真实需要,帮助扶贫对象摒弃“等、靠、要”的懒惰心理,带领他们转变观念,一起为致富想办法、出主意,闯出一条致富路。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贫困类型,坚持从实际出发,找准扶贫对象和贫困原因,因村因户施策,引导扶贫项目、资金、措施、力量精确“滴灌”,逐步构建精准扶贫工作长效机制,积极寻求脱贫方法和有效措施,切忌做表面文章,做到实实在在。同时,精准扶贫还要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强统筹,加强对职能部门的监管,将扶贫工作目标纳入对部门的考核,切实使扶贫资金发挥出扶贫的作用。扶贫不是机关事业单位和党员领导干部的事,是全社会的事,在扶贫单位努力的同时,要进一步拓宽帮扶的领域和空间,广泛动员国内外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事业,有效实施跨区域的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建设。最后,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多做现场推进工作,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方式,真正把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上去,让老百姓早日富裕起来。
“绝不能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这是一份庄严承诺,更是一种责任使命。科学谋划,攻克难关,只争朝夕,把扶贫攻坚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为带领人民如期共同奔小康交上一份人民满意的合格答卷。(中共青川县委组织部 周静)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