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在一系列高压态势下干部作风转变明显,特别是以前饱受诟病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有很大改观,群众满意度大幅提高。但是还是有群众对政府工作作风颇有微词,其中不乏抱怨之声,抱怨之时还提到其他地方的领导亲自为老百姓挑水等作为比较,这些现象值得我们领导干部引起重视。实际上,很多领导整天忙个马不停蹄,赶上急事,还要“5+2”、“白+黑”的加班。老百姓对于领导们认知怎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偏差呢?除议论者对政府工作的不了解之外,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我们领导自身工作还没有做到位。
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当前的主要任务还是发展经济,这也就决定了政府工作的考核重心都会集中于经济的发展之上。为了这一重点任务,很多基层领导都会一心一意求突破,全心全意谋发展,将大部分甚至是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经济的发展上,却真正缺少了与人民群众接触的机会。长期下去,经济发展起来了,老百姓也都渐渐富裕了,可是群众的幸福感依旧没有提高,老百姓对政府的满意度还是没有上升。是因为政府虽为百姓做足了经济发展功夫,却缺少对群众的人文关怀。
老百姓看重的是什么?他们或许不会在意是谁让GDP上涨了多少,也很少在意政府一年解决了多少就业,规划了多大的产业开发。而更在意你有没有踩着泥巴到哪家去拉拉家常,有没有流着汗水帮人挑一担水。在领导们看来,这些或许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在群众看来,这才是他看得见、摸得着的,是实实在在的情感,是拉近党群关系、促进干群关系的最好方式。
政府的工作就是为群众工作,不仅要自己干得好,还要得到群众的认可。为此,领导干部,尤其是基层的领导干部,除了要善于谋“大事”的心,还有学会做“小事”。要将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作为一切工作的标准,带着一颗亲民的心,多下基层,多走农家,多与群众聊天交心,了解群众所想所思,解决群众所急所需,让他们对政府工作从排斥到了解,从了解到理解,从理解到支持,如此,才会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铺好路。
所以领导干部要多想“大事”更要多做“小事”,不能因为“大事”而忽略了“小事”。须知,“细节决定成败”,不注重“小事”,“小事”最终也会发展成“大事”;不注重“小事”,小事最终也会坏了“大事”。(青川县委组织部 关春花)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