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四川讯(李彦 记者田怀江)自2013年达川区被确定为全国建立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试点县(区)以来,达川区大胆探索,积极创新“234”工作举措,保障全区畜产品安全,扎实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建设试点工作。
积极推广高温生物降解、玻璃钢罐无害化处理两大技术。2013年农业部的试点方案出台后,局先后派员远赴湖北宜昌、辽宁省北票市分别考察学习了高温生物降解无害化处理技术、玻璃钢罐无害化处理技术。2014年5月在赵家镇腾胧、双庙红江两个万头生猪养殖场建立了病死猪高温生物降解无害化处理车间,到目前为止,两车间共处理病死猪3055头;2015年11月在5家大型猪场先行先试,推广安装了目前国内最先进、最经济适用的玻璃钢无害化处理罐11个共计330立方米。
建立完善联动、补助、监管三大机制。全区把病死生猪无害化处理和生猪保险理赔相衔接,把无害化处理作为生猪保险理赔的先决条件。截止2015年11月15日,全区能繁母猪保险理赔1952头、育肥猪理赔17694头;同时,强化养殖、屠宰环节病死动物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补助政策的落实监管;建立在线监管制度,在2个A级生猪屠宰厂和城区牛羊定点屠宰场及禽类定点屠宰临时过渡点安装了电子监控设备,对其屠宰、无害化处理车间实行24小时在线监控。
强化组织、政策、法制、宣传四大保障。全区成立了分别由区长、分管畜牧的副区长、区畜牧食品局局长为组长的达川区建立病死生猪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工作组和专家组,加强该项工作组织领导,负责抓好该项工作的具体实施、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加大地方财政专项资金投入,积极争取国家项目经费支持和政策倾斜,对采取高温生物降解技术的每个点从生猪调出大县补助资金中补助15万元,对玻璃钢罐每个补助2万元,支持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试点建设;抽调执法骨干开展“打击屠宰经营病死动物及产品违法行为专项整治”、“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专项整治”及“动物性食品安全监管年”三大活动,对全区规模养殖场、屠宰场的无害化处理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共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54份,立案查处非法屠宰经营死因不明动物及动物产品案件5起,罚款2.01万元,移交公安案件2件;处理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不作为、慢作为和乱作为行为28人次;同时,加强国家关于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增强养殖户和市民的法制意识、环保意识,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构建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和监管“群防群控”的长效机制。为达川区成功通过“创建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验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