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政法视窗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青川法院深化“三型”法庭建设 着力提升服务群众实效

2015-12-03 16:18:43来源:中国网双拥中国
今年以来,青川法院不断完善法庭基础建设,提升服务职能,强化司法与社会的良性互动,积极打造“服务型、阳光型、效能型”人民法庭,有效提升了法院工作整体水平。

中国网双拥中国讯 今年以来,青川法院不断完善法庭基础建设,提升服务职能,强化司法与社会的良性互动,积极打造“服务型、阳光型、效能型”人民法庭,有效提升了法院工作整体水平。为审判辖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司法保障和司法服务。

多元化与多渠道相结合,助力“服务型”法院建设

一是做实司法公开,对外彰显司法服务新理念。在人民法庭向来诉来访群众做好公开栏,通过公开栏,当事人可自主了解该庭的基本情况、人员配置及承办法官联系电话等信息;继续提升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三大司法公开平台的使用效果,通过青川互联网站、案件查询系统、手机短信、12368语音系统等,当事人可及时了解涉及自身案件的办理情况及当前状态,实现法庭案件办理的同步化展示;在审判庭外,依序设置显示当日开庭信息的显示屏,方便当事人了解法庭当日的庭审安排。目前,6个人民法庭共配置各类公示栏、LED电子显示屏24个。

二是创新执行款管理系统,践行服务型操作新思路。按最高院相关规定开设执行专户后,又再次与农业银行合作,建立全省基层法院首个“银企通”平台,当事人只需备好相关材料、打好领条,待法院完成逐级审批后,支付岗位通过类似网银的功能,可实现当时打款即时到账;通过该平台还可实现案款实时查询功能,如提前一天预约,通过该平台支取现金也将不再受时间限制。该平台的建立从根本上降低青川法院整体工作量,提升承办法官和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差错,同时为当事人提供便利,减少当事人往返于银行、法院的次数,实现执行款收结过程安全、便捷,真正体现出法院的司法为民。

三是强化民意沟通,增强司法认同。通过公示法庭干警联系方式、发放“青川县人民法院便民联系卡”、开展“法庭开放日”活动等方式,拓宽民意收集方式和渠道;通过法制宣传,“法律七进”,送法下乡等活动将专业的法律条文以直观的方式向基层群众进行宣传普及;依托巡回办案,组建“法院青年志愿服务队”,设立法律流动宣传点,开展“法庭审判零距离”等活动,庭审结束后,主动询问旁听群众对案件相关问题的疑问,结合法律规定进行引导释明,缩小法院裁判与群众认知的差距;对不违背法律规定、法律精神的群众意见及乡风民俗合理采纳,使裁判既符合法律规定,又充分体现民意、尊重民意。

二、公开与监督相结合,探寻“阳光型”法庭新模式

一是强化司法公开,提升司法透明度。以“三大平台”建设为契机,积极推进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全院100%的生效裁判文书在中国裁判文书网发布;依法应当公开的案件坚持全部公开审判、公开宣判,做到普通程序案件人民陪审员参审率达100%;对于已建成的6个科技法庭全部实现庭审同步录音录像,让庭审在阳光下运行。

二是完善法庭工作机制。建立法庭定期向当地党委报告制度,及时发现诉讼中、诉讼外的苗头性问题,为党委工作建言献策,向辖区有关部门提出建议,促进法治青川建设;完善人民法庭与各乡镇大调解中心的联络机制,在各法庭设立人民调解工作室,建立指导人民调解工作例会等制度;落实人民陪审员“倍增计划”,每个法庭辖区选配了4名及以上人民陪审员,强化陪审员参审,做到普通程序案件人民陪审员参审率达100%;法庭所在乡镇均设立社区法庭,其他乡镇、社区全部设有巡回审判联系点,坚持就地受理、就地调解、就地开庭、就地宣判。

三是自觉接受监督。切实开展“法庭开放日”活动,对于社会影响大、各界关注度高的案件倾听群众心声,从立案、审判到执行全程接受监督;利用该院官方新浪微博直播庭审案件7件,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廉政监督员和群众代表旁听案件审理67件,通过人民群众的参与和监督,促进庭审规范和案件质量的提升;同时坚持所有裁判文书一律上网,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三、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相结合,提速“效能型”法院建设

一是提升办公办案网络建设。6个人民法庭全面完成局域网建设,实现了同省法院、中院到基层法院直至人民法庭的四级联网;完善了法庭监控系统建设,做到庭审安保全覆盖;在竹园、木鱼、清溪3个人民法庭建成科技法庭,依托科技法庭,基本实现庭审全程录音录像、院庭长远程监督指导开庭等功能;为了更好地开展巡回审判,新购置19座中巴巡回审判车一辆,给每个法庭配备了一台笔记本电脑;为提升办案进度和质量,改进了内网线路,增加办案电脑27台,更换高速彩色打印机17台。切实关心法庭干警的生活、工作,新添置了衣柜、洗衣机、淋浴器、电视机,让法庭干警视庭如家。

二是人员保障与物质保障相结合。成立“三型法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出台《青川县人民法院关于开展“服务型、阳光型、效能型”人民法庭建设专项工作的实施方案》;人力向法庭倾斜,共选派20名干警到法庭工作,所有法庭均实现“一审一书一警”的配备;经费向法庭倾斜,优先保障法庭办案所需办公费、办案费、差旅费、车辆维修费等费用,及时足额发放法庭工作人员工资、法官津贴、驻庭补助,即时报销法庭出差人员的差旅费。

三是加强法庭审判管理。明确各法庭审判质效任务目标,细化具体业绩指标、工作措施及工作要求,进一步强化干警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和效率意识;每月对审判、执行运行态势进行分析和通报,及时发现和解决影响审判质效的问题,推进审判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召开法庭审判管理工作例会,分季度、半年、全年对各法庭审判质效指标进行分析对比、通报;实行随机抽查、定期评查、重点评查和专项评查等多种方式开展个案检查和质量评查,建立案件质量评查季度通报制及裁判文书质量跟踪制。

四是注重开拓创新,鼓励打造特色法庭。根据青川法院实际情况,鼓励、指导打造一批方便群众诉讼、各具特色的人民法庭。在妥善处理好专业审判与快捷便民关系基础上,在民一庭设立“婚姻家庭法庭”,在刑事审判庭设立“青少年法庭”,指导人民法庭,以专业化的审判实现提质增效;针对近年来交通事故纠纷多发频发的情况,指导各法庭与当地交警中队建立沟通联络机制,现场调处矛盾纠纷。(青川法院 王会云)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