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这些年,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腐败分子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主要领导干部,前几年在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所有受纪律处分的干部中,一把手的比例占总数的1/3以上”。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曾分析指出,“管好一把手,反腐就成功了一多半”。
一直以来,总有少数主要领导干部把权力作为谋取个人利益的工具,习惯凌驾于班子集体之上、凌驾于组织之上,大搞‘一言堂’,甚至一手遮天”。“一把手”权力无限大,才会导致腐败之风蔓延,这种“绝对权力”是没有关进制度的“笼子”所造成的恶果,“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弱、下级监督太难”是对一把手“绝对权力”的真实写照。有道是“上行下效”,一个地方若连“一把手”都带头腐败,很容易就形成“窝案式腐败” 的温床,其后患无穷。所以规范“一把手”的廉洁从政行为刻不容缓,也是反腐关键环节,应常抓不懈。
充分地思想震慑和警示教育才能管好“一把手”。权越大,利越大,把“正确行使权力,让权力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观念植入“一把手”们的潜意识,十分重要。时常展开廉政专题教育,强化反面警示教育都是切实可行的手段,唯有警钟长鸣,防微杜渐,才能让腐败的“种子”没有萌芽的温床。
科学合理地规范“权、责”才能管好“一把手”。长期以来,有的“一把手”之所以能一手遮天,就是因为手中握住的“权力”过大,而无法形成有效的制约和监督。因此科学地减少主要领导干部的权力和责任,形成领导班子成员内部相互制约和协调的权力运行机制,是对“权力”保护更是约束。
切实有效地监督才能管好“一把手”。有效监督的缺位,是腐败的“温床”。监督不走过场,加强惩处力度,坚持“零容忍”和“顶格惩处”的刚性原则,不留情面,不讲理由,才能起到震慑和警示作用,实现以“惩”促“防”。当前,网络反腐、举报反腐已经成为反腐倡廉的重要方式,正面引导社会舆论的监督对反腐倡廉意义非常。
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王岐山曾多次讲到,在如此形势下仍有党员干部不收手,甚至变本加厉,中央要横下心遏制腐败蔓延势头,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谁还敢我行我素、依然故我,就要付出代价。“舟必漏而后入水,土必湿而后生苔”,唯有“一把手”们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带头廉洁自律,彻底扫除“四风”,才能永葆全党上下风清正气。(青川县委组织部 陈恩剑)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