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家喻户晓 法治信仰深根厚植
本网讯(柳桂华 邢宇环)青川县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围绕依法治县的总体思路,坚持“基层化、精细化、目标化、责任化”的工作要求,深入持续开展法律进机关、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单位、进景区、进寺庙等“七进”教育,把“六五”普法作为基础性和源头性的工作来抓,着力建设法治青川。2014年,青川荣获了“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县”荣誉。
——扎实推进“法律进机关”,切实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守法用法。青川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公职人员学法用法实施意见》《关于抓住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县工作落实的实施意见》。全县各级各部门普遍建立了法律顾问制度,完善了会前学法、党委(党组)中心组集中专题学法、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培训和公职人员学法用法考核等制度。县委党校、县行政学校将法治教育纳入教学计划,集中开展法律知识专题讲座80余次。制定领导干部年度学法计划,明确要求将学法用法守法情况纳入年终述职。县委、县政府几人大、政协班子成员集体带头学法,县委常委会和县政府常务会会前学法63次,县委中心组专题学法28次。组织开展法治大讲堂专项活动40余场次。加大对执法司法人员法律知识培训和考核力度,规范建了领导干部和执法司法人员法治档案。
——扎实推进“法律进学校”,深入开展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青川县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安排意见》,全县56所中、小学校均聘任了法治副校长,落实了法律顾问,设立了法律图书室(角)。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实现了教材、师资、课时、经费、考试“五落实”。拓展了法治教育第二课堂,编印了《青少年法治教育读本》3万册,建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1个,积极开展“法律伴我健康行,争做守法小公民”主题活动,举行法治演讲、法律知识竞赛、法治文艺晚会共142场次。推行警校共育制度,健全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网络。
——扎实推进“法律进乡村、进社区”,深入开展农民和流动人口法治宣传教育。该县以“基层化、精细化、目标化、责任化”为目标,深入开展百场法治讲座进村社和百场法治文化下乡“双百”活动,持续实施乡村普法“六个一”工程,从2011年9月至今,全县累计开展各类普法活动3500场次,普法覆盖率达100%。全县36个乡镇普遍建立了法治辅导站、法律援助工作站、法治宣传队伍,232个村(社区)普遍聘请了法律顾问。编印了《实用法律常识手册》9万册,印制普法山歌年画9万张,建立了法治书屋、法律超市232个,培养了农村“法律明白人”7万余名,发放便民法律服务联系卡9万余张。此外,该县还面向残疾人、失地农民、流动人口和下岗失业人员等,开展法律宣传和法律服务活动40余次。
——扎实推进“法律进企业、进单位”,深入开展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人员法治宣传教育。大力开展“法律进企业”“法律进工地”等主题活动,县规模以上企业均聘请了法律顾问。组织薅草锣鼓艺术团和业余文艺队伍编排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艺作品深入企业巡演93场次,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45次,推动了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律素质和法治意识的提高。突出抓好单位法治文化建设,将法治宣传教育融入单位管理和服务各个环节,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活动进单位287场次,在医院、公园、车站等公共场所建立法治宣传栏、电子显示屏62个,营造浓厚法治宣传氛围。
——扎实推进“法律进寺庙、进景区”,切实维护教众和游客合法权益。严格落实宗教教职人员学法制度,对25处宗教场所的教职人员集中开展法律讲座和法治培训16场次。充分发挥各级各地法治宣讲团的作用,先后对信教群众开展普法宣传25场次。引导广大僧侣“爱国、爱教、爱寺、爱众生”,推动构建和谐寺庙、法治寺庙。与此同时,青川县还结合实际,开展“法律进景区”活动41场次,旅游专业调解组织开展矛盾纠纷调解73次,维护了旅游行业正常秩序。
该县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陈明忠告诉记者: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全县群众法治素养大大提升,广大干部群众已养成了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法治真正成了植根干部群众的一种信仰。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