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政法视窗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以党建工作促进“希望社工”组织发展

2015-11-24 10:38:43来源:中国网双拥中国
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既是对社会组织的承认,也是党和政府进一步重视社会组织的力量,有意要推动其良性发展。

中国网双拥中国讯(谢缘)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通知指出“社会组织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是党的工作和群众工作的重要阵地,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领域”。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既是对社会组织的承认,也是党和政府进一步重视社会组织的力量,有意要推动其良性发展。

许多社会组织纷纷建立挂靠社区或街道,成立党支部。在中共广元市利州区教育局党总支的推动下,利州区希望社工服务中心自2009年以来成立党支部,成为本地区第一家有党支部的社工机构。党建工作成为支部必不可少的工作,也成为促进本中心组织能力建设,规范业务管理,增强职工意识的一项重要工作。
2008年汶川地震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在广元和德阳两地实施“抗震希望学校社工服务行动”项目。项目坚持“长期驻扎,专业品质”的项目特性,为灾后重建学校精神家园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了当地学生、老师和家长的欢迎,也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高度认同。为使“社工服务行动”从一个公益项目转变成为“不走的社工服务机构”,广元市利州区人民政府主动出资40万元购买社工服务,并提供办公、活动和实习生住宿场所,建立了“广元市利州区希望社工服务中心”(简称“中心”),以期让更多的青少年接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在社工支部的带动下,除常规专业服务之外,社工们开展了大量的面向社区、特效、福利院的志愿服务。因为谭书记十分重视社会工作知识的再学习,能够和社工们走在一起,也深刻地影响了年轻党员们,他们将社工的服务精神和党的公仆精神紧密结合,真正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
2011年“中心”成立,部分党员因项目结束而离开广元,社工支部也由项目时期的“代管”变成了“自治”,余下的支部党员主动请缨,要求肩负起支部组织工作的职责。

2011-2015年,支部党员积极推动“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加强党员发展、党员管理、党员学习等工作,重视探索社会工作实践方法和制度,不拘泥于现行的教育体系,在教育系统内有效推进了社会服务的发展。

2011年至今,该“中心”组织了305名实习生(志愿者)参与到儿童青少年的服务中,其中包含了来自美国、丹麦、墨西哥、印度等15个国家的18名海外志愿者及来自华盛顿州立大学、耶鲁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清华大学、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西南石油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58所境内外高校的大学生。他们提供的服务有效地改善了家庭关系、家校关系和师生关系,满足了学生的成长需要及特殊学生的适应性需要,服务人次超过87106人次,利州区超过2万个家庭直接受益,服务受到了广大师生、家长的欢迎和各方的高度评价,一些校长甚至表示,“没有社工的学校是不完整的”。

2014年8月,民政部社工司王金华司长来“中心”参访,高度肯定“中心”的工作, 认为“中心”提供的学校社会工作服务具备很高的规范性和创新性。

“中心”对党建工作的重视,让党员们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进一步带动了工作的开展。一是党员们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具备更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党员在工作中吃苦耐劳,创先争优。我国社会工作起步较晚,社会认同度不高,但是,社工支部的党员同志们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并不以此为限制,反而将这项开创性的工作看作“为人民服务”的重要路径,以群众利益为最根本利益。二是党员们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在遇到危难时刻能够挺身而出。在2013年雅安地震和2014年鲁甸地震发生后,支部的党员身先士卒,积极参与到灾后学校复课和心理社会支持工作当中。三是党员们具备良好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水准。这是因为社工支部与时俱进、重视学习和再实践,牢牢地将“中心”的业务和国内外先进地区的做法结合起来。“中心”的理事会重视员工学习,引进港台专业书籍,提供优质的培训,我们的党员都是努力地走在前沿。

短期来看,党建工作费时费力,很难很快见到成效,但长期来看,党建工作做得好,组织内部就更有活力,更能够坚定信念、开拓创新!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