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政法视窗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第一书记用“实干”创“业绩”

2015-11-20 13:42:47来源:中国网双拥中国
把脱产驻村作为选派第一书记的刚性要求,实行结对共建与选派第一书记挂钩,贫困村不脱贫,结对共建单位不脱钩、第一书记不撤离。

导语:近日,四川省委组织部就做好向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工作发出通知,要求结合全面开展扶贫攻坚城乡党组织共建活动,把脱产驻村作为选派第一书记的刚性要求,实行结对共建与选派第一书记挂钩,贫困村不脱贫,结对共建单位不脱钩、第一书记不撤离。

四川省委组织部扎实选派第一书记之举,重在破解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经济薄弱、基础设施滞后等难题。“派专人驻贫困帮扶、吃住在村、工作到户”的这种帮扶工作模式能更细致得查找到贫困原因 ,更精确得找准致富良方,方便与群众沟通交流,转变群众思想观念,变“输血”为造血。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句话是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陈列时谈及实现“中国梦”所作的特别强调,要实现中国梦就要“实干”,脱贫奔康也是我们所有人的“中国梦”,因此派出的“第一书记”任重而道远,担负着历史使命,承栽着群众之梦,当有“誓用铁肩挑重担,甘洒热血助脱贫”的决心,用“实干”在基层创“业绩”。

实干找“良方”。第一书记深入基层,带着资金、技术,更带着无限智慧,目的就是要从源头上让老百姓富起来,帮助老百姓增收致富,早日脱贫。“精准扶贫”贵在“精准”二字,找准贫困原因才能找准脱贫“良方”,第一书记工作到户,认真查摆原因,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找准脱贫“良方”,给老百姓送上脱贫的希望,送上奔康的信心。

实干提“技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从源头上解决贫困问题,不能一味地给与物质或物资帮助,这样只会助长他们的惰性,转变思想观念是脱贫之关键,发挥老百姓的主观能动性,那么第一书记要用实际行动送“技能”,送技能如同送上致富之希望,送生产之技能促产量,同时要组织村里可用劳动力参与到技能培训中,多一项技能,就多一条出路,增强“造血”功能。

实干促“生产”。农村不缺的就是土地,种什么才致富?怎么种才致富?这两大问题无疑是农村增加农作物产量的关键,第一书记吃住在村,要善用自己手中专业知识,因地制宜,抓住当地的优势,充分调动在家劳动力的积极性,抓生产量的同时抓生产质量,甚至可用优质农作物的优势带动农村自助旅游业的发展。

第一书记真抓实干,找准“良方”之后,逗硬落实,巧用专业知识,带领群众增收致富,早日脱贫致富。这就是实干的作用,实干抓“帮扶”,增“财富”,创“业绩”,奔“小康”。 (何忠财)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