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一句很直白的民间俗语,简单中透露出真理,“为民做主”就应该是广大干部的职能。作为一名干部,权利大不大,金钱多不多,圈子大不大,都不应该成为广大干部所炫耀的资本,这些名利不应该成为干部所追求的工作目标、人生目标,追求这些目标的干部就应当受到人民的唾弃,就应当受到好干部的排挤,就应当受到党组织的拷问。
干部的职责是为人民做主、为人民服务,同时干部也来自人民,所以干部好不好、作风正不正,应让人民来评判。无论是普通干部,还是领导干部,其本身就是人民大众中的一员,来自人民并靠人民赋予。广大干部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因此,干部要“到群众中去,拜人民为师”,积极深入基层、融入群众、服务群众,放下官架子、抛弃官面子,争做人民满意的好干部。
争做人民满意的好干部,心系百姓是根本。人心如秤,称得谁轻谁重,广大干部做得好不好,人民心中有杆秤。要想得到群众的认可,获得群众的微笑,只有把人民时刻铭记于心。“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传唱至今的红色歌谣,反映了苏区好干部好作风,好干部之所以有好作风,其根本在于始终心系百姓,苏区干部就是党和人民的好干部,对百姓始终怀揣着一颗真心,是我们广大干部应该学习榜样与楷模。心系百姓是根本,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时刻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赞成不赞成”作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标准。
争做人民满意的好干部,善抓落实是途径。“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党中央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采取各种途径听取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民意,并汇集各方意见,不断出台各项惠民政策,惠民政策的出台都是大快人心的,但是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窘境,政策落实不到位,亦或是干部利用政策为自己谋取私利,不得不使惠民政策“变味”,导致怨声载道。政策出台,紧跟落实,任何政策唯有落实才可奏效,任何政策唯有落实方可开花结果,谁家花开得好、果实长得茂盛,却取决于广大干部落实政策的艺术,若能将政策结合当地实情,将大政策划分为一个个小政策,各个击破、因地制宜、善用方法,那么肯定可以得到人民的认可。
争做人民满意的好干部,每日三省是前提。一省鱼水情,心系百姓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的冷暖安危时时挂在心上,察民情听民意解民忧,关键时刻要勇敢站出来,朝乾夕惕,每天对此反省,就不会陷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的不良风气之中。二省责权利,每日都要反省自己在工作中,是否做了不该做的事,伸了不该伸的手,拿了不该拿的礼,是否有做的不正确的地方,有违规违纪行为存在,家人及亲朋好友是否利用自己的工作影响力,谋取私利或接受好处。要勇于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做到心正身正,责权利明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清清白白做事、堂堂正正做人。三省勤廉家。每日都要反省自己是否尽到了自己应尽的责任,是否做到了对工作尽心尽力、兢兢业业,是否接交了酒肉朋友、利益朋友,是否一切行为承担起了对父母、对子女、对爱人应尽的责任,是否一切行为都是在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徐美玲)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