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双拥中国讯 导读: 从2015年到2017年3年时间,我省将有6万名干部接受扶贫开发培训。日前,《2015-2017年四川省贫困地区干部和扶贫干部培训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出台,将确保我省在3年内培养造就一支能够切实担当扶贫攻坚历史重任的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
扶贫系统干部的业务政策水平关系到扶贫工作的成效,也会影响到扶贫当地群众对扶贫工作的信心,开展适当的业务政策水平培训,是完善扶贫工作的重要举措,也可以说是一场提高扶贫系统干部的业务政策水平的“及时雨”。在一些干部眼中,对扶贫开发工作的理解仍有偏差,他们大多数仍认为扶贫就是给予相应的财政补贴,这种理解当然是不够全面的。“扶贫济困”不仅仅是物质的支持,更是通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得方式方法真正让人民群众走向致富路,因而通过这种培训方式,在相关干部对扶贫工作充分认识和储备足够的业务政策水平的基础上,扶贫工作才会顺利地达到新的高度。笔者认为,如何更好的使扶贫开发工作顺利进行,主要有以下几点:
进一步理清扶贫开发工作思路。开展扶贫工作虽然是“摸着石头过河”,但却要“摸”得透彻才能过得去。相关扶贫干部在工作中应因地制宜,了解当地的地形地貌、区位、生态、农业优势,按照当地政府发展规划的要求,切实理清工作思路,指定适宜的产业转型路线,以正确转型路线为突破口,加大农村农民脱贫致富的进程。
加大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多渠道就业的原则,实现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意向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同时着力实施好“阳光培训”、“雨露工程”等民生工程,积极组织农民参加各类培训班,助推农民思想意识的改变,着力提升农村劳动力的生产技能,加强农村建设主体的素质。
措施决策顺应群众期盼。在扶贫开发过程中,应坚持让群众参与,推动科学民主决策,将“参与”和“转变”理念贯穿于始终。政府“赋权于民”,由过去的管理型转向服务型,从操作者转变为辅助者,引导群众全面参与、自主决定发展项目并主动参与到实施扶贫项目中来。通过自下而上的决策方式,增强群众“主人翁”意识,最终实现“要我脱贫”到“我要发展”的转变,为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文倩 供稿)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