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网络上,网民们把那些不作为的干部称之为“打酱油的”,而“我是来打酱油的”这句网络流行语曾被部分干部当作明哲保身的代名词。可最近湖北公安县一些“打酱油”的党员干部却“笑”不起来了,因为他们的“面子”“里子”被“一锅端”了。(9月28日 凤凰网)
中国网·双拥中国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党成为新常态。在新常态下,应该说,干部大多还是有为的,主流是好的,积极向上的。干部队伍中间有一部分人也的确存在推诿塞责、回避逃脱、阳奉阴违、奉行多栽花少栽刺等工作状态。这些状态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自身要求不严、工作不踏实的因素,也有干部管理体制机制上存在的障碍。要切实解决这些问题,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必须深入推进从严治党、持续构建为官有为新常态。
长期以来,干部队伍给大众的印象是能上不能下,很多人都认为一旦进入了干部队伍,只要没有违规违纪,出现大的错误,一般不会降职甚至离开干部队伍。这样的现实让一些人进入干部队伍后碌碌无为,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些人的存在也让广大群众误认为政府昏庸,缺乏信任。必须建立起能上能下机制,并落实制定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必要时用典型教育周围的干部,切实用制度机制解决干部思想上的问题。
在严管的基础上,也要加强对干部的关爱。笔者认为,要将干部的为官行为与考核选拔任用相结合。在动议、民主推荐、考察、讨论决定、任职整个流程中注重为官状态,确保将敢于担当,愿意干事、能干事的好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干事,努力进取。同时也要给不作为,不踏实工作的干部敲响警钟,甚至将为官不为作为干部选拨任用过程中的关键票,营造出干部用心谋事,努力干事的良好政治生态。
干部中“打酱油”之风由来已久,要想彻底清除,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这需要广大党员干部自身严格要求,需要体制机制加以配合,更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监督。希望在从严治党新常态下,广大党员干部都能提高认识,积极工作,切实除去“打酱油”之风。(侯琴 供稿)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