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政法视窗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评优选先不能搞平衡照顾

2015-09-28 10:40:30来源:中国网·双拥中国
近日,去基层学校调研人才工作,许多老师表达同样心声:最不能容忍在职称评定、评优选先中不严格按文件执行或变通文件精神搞人情勾兑、平衡照顾。

中国网·双拥中国讯 近日,去基层学校调研人才工作,许多老师表达同样心声:最不能容忍在职称评定、评优选先中不严格按文件执行或变通文件精神搞人情勾兑、平衡照顾。并举出实例:某些被评为中高级职称的教师不敢上公开课、某些“名教师”不足二流水平。

不管教师们所举例证属不属实,但根据笔者长期调研了解,在职称评定、评优选先中不严格按照文件精神搞中途变通、人情勾兑时有发生。这样评选出来的结果名不符实、不得公允、不能服众,为广大教师所不能容忍。

按理,不论是职称评定、“名教师”评选还是各类评先选优,有关部门都要下发“红头子”文件,对评选范围、资格条件、操作程序等作出明确规定,对坚持标准、好中选优、优中选精、宁缺毋滥作为重点强调,尤其要求公示公开,接受广大教职员工监督反映,确保评选工作严格规范、不出纰漏、货真价实。但尽管如此,一些评选结果还是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分析起来,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一把手”说了算不讲民主爱谁是谁的原因、有暗箱操作不公开或公开范围狭窄不被大多数人知晓的原因、有不讲政策不按文件不讲原则搞一味照顾的原因、有上下联动内外策应请托说情搞关系勾兑的原因…..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某县城学校在教师中级职称评定上过分加大年龄分值权重,致使某些年龄偏大教师虽然常年半工半休、工作做得较差、口碑也不见好,但凭借无与伦比的“大龄”优势轻松竞得职称,而那些承担大量工作、做出突出成绩、师德表现高尚的中青年教师只能陪陪场、垫垫底,败的垂头丧气。而这样评选出来的中高级职称教师名实不符,给工作带来了问题和矛盾。每年县上要求派遣中高级职称教师到乡镇学校支教,以传播先进教育理念、培养优秀年轻教师,这批教师虽然有了中高级职称,可是打铁自身却不硬,不敢接受下派,下派了也是滥竽充数,被支教学校教师嘲笑不齿。结果还是让没有评上中高级职称的初级职称教师去顶替解围。还有某县评选县级“名教师”,按照主管部门文件,全县只有某市级示范学校一名教师符合条件。然而,有关领导获知该校上年已经评选出一名市级名教师,于是不顾先前文件也不顾众人提醒,直接将这名教师名字划掉,把指标划给其他学校几名不够资格条件人员。他给出理由很简单:“名教师不能让一个学校占完了,必须进行平衡。”够条件的落选了,不够条件的选上了。这样的评选结果会产生怎样的导向?自然不言而喻。

评定职称、评先评优,既事关人才切身利益,也是对优秀人才的肯定褒奖,对促进全社会形成爱才重才、聚才用才、竞相成才的充满生机活力的人才环境、良好风气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千军易得,一将难求”,“选一良马,万马奔腾;选一驽马,万马齐喑。”优秀人才的识别、选拔、奖励、使用不是小事。领导们都能在人才工作上真正出于公心、不藏私心,坚持原则、不作变通,实是人才之幸、国家之幸。那些在评职评优上随意搞人情勾兑、平衡照顾的做法当休矣!(王生伟)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