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晚,德化县人民法院诉讼服务大厅灯火通明,六名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地清点当事人缴纳的执行款。什么样的“巨款”需要如此“劳师动众”?事情还得从10个月前的一个案子说起。
诉讼:案结事了人未和
2014年12月,德化人李某向陈某购买酒,后经双方结算,李某尚欠货款10920元。陈某多次讨要未果,遂一纸诉状将其告上法庭。李某在庭上辩称,陈某所诉称的雪花啤酒的货款已经结清,本案货款系其向陈某购买泸州老窖特曲的货款。然而李某并不能提供相关证据证明其主张。经法院依法审理,判决李某应当支付陈某所欠货款。
案子结了,而李某的“心结”却解不开。愤愤不平的他总想给陈某使点“绊子”,让他不能顺顺利利地拿到货款。
交钱:百般刁难出“恶气”
由于李某迟迟不交货款,陈某便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无奈之下,李某只好来法院缴纳执行款。9月16日下午临近下班时,心怀“鬼点子”的他扛了整整四个大箱子到诉讼服务中心。
“我来交纳执行款,你们快通知陈某来收钱”。李某理直气壮的一句话,让工作人员吃了一惊。
原来,为了出一口“恶气”,李某把自己做生意十几年来积攒下来的零花钱翻箱倒柜全部找了出来,零零散散地装了四个箱子,要让陈某清点并收下这些硬币。
当得知执行款并非直接交给陈某,而是要先交给法院,再由法院转交给申请人时,一心想“捉弄”陈某的李某大失所望,但他并不想就此善罢甘休,执意要法院收下这些钱。工作人员建议其向银行换取百元大钞,李某还是固执地摇摇头,有点愤懑地说:“难道硬币不是钱吗?为什么不能收?”
德化法院立案庭庭长赖庆铨了解情况后,考虑到当事人的情绪,在做好释法答疑工作的同时,决定收下这笔钱。在他的带领下,诉讼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开始忙碌地清点这些零花钱。
感悟:退让三尺又何妨
1毛,5毛,1元……工作人员耐心细致地清点着这些面值最大不超过1元钱的硬币、纸币。由于积攒时间较久,有些纸币已经发臭,甚至还有早期的1分、2分硬币参杂在其中。
“不多收一分钱,让被执行人吃亏;也不少收一分钱,让申请人吃亏”。在赖庆铨的嘱咐下和带领下,工作人员一个硬币一个硬币、一张纸币一张纸币地仔细清点着、计算着、标记着……
一小时,两小时,直到夜幕降临,工作人员还在不停地清点当中,小黄、小林两个年轻女干警还因为触摸到较脏的硬币而皮肤过敏。
看到因为自己的“小孩子气”,让这么多工作人员忙前忙后,李某开始觉得后悔:“这么多硬币,要数出上万块,肯定数到手软。但是他们没有抱怨一句,还友好地向我解释了案子的判决理由。我确实不该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让他们这么辛苦,毕竟大家都是有儿有女有家庭的。我算是明白了,做人何必斤斤计较,退让一点又何妨?”
明白了事理,打开了“心结”,李某也主动参与到这场“清点行动”中,和工作人员一起数出了将近300斤的硬币。
以诚待人,润物无声。司法为民的情怀,不仅体现在高堂明镜之上,更体现在点滴细节之中。(德化法院)
(责任编辑:黄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