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川县人社局大力推进创新创业
中国网·双拥中国讯 青川县人社局因地制宜,锐意创新,切实改革就业创业培训监管模式,努力夯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基础。近三年来,该局牵头组织培训累计达9050人,实现就业8300余人。特别是2014年培训3290人中就有3100人实现了就业,就业率达到94.5%。
该局坚持“四抓四到位”,在对培训学校的选定、培训流程的规范、培训资料的审核和培训资金的拨付上以“严”为抓手,以“实”为目标,努力实现 “培训一人,鉴定一人,就业一人”的就业创业培训目的,充分保证就业专项资金的安全有效使用,同时,为培训对象创业就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抓培训学校选定,做到培训基础真实到位
一是坚持阳光操作,实行定点采购。严格按照条件公开、自愿申请、平等竞争、择优认定的原则,面向全省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和就业培训机构,通过政府公开招投标的方式择优选定定点培训机构。二是坚持标准设置,严格考察审批。由财政、人社部门相关人员组成考察组对已中标培训学校的办学资金、设施设备、教学场地、就业安置等软硬件条件进行实地考察,从源头把好培训质量关,为实现培训的真实可靠奠定扎实基础。
——抓培训流程规范,做到培训过程监管到位
我局注重提升职业技能培训促就业的效果,在培训过程监管上不断创新和完善,做到了“三个严格”。一是严格培训工种设置。明确要求各培训学校开班前进行培训意愿调查,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科学设置培训工种,彻底改变“培训什么就学什么”的旧观念,努力实现“缺什么补什么”、“需什么教什么”的培训模式,确保大多数培训对象学到真正想学的技能;二是严格开班备案审批。各培训学校在开班前十日内向县就业局提出开班申请,报送开班计划、培训工种、教学安排,培训学员名册等,就业局对培训人员、培训师资、课程设置等进行审核,符合开班条件的经签字认可后并报人社局备案后方可开班。三是严格培训过程监管。按照每40个学时至少到班核查1次的要求,完善人社、财政、就业三位一体的联动监督检查模式,采取现场查验学员身份证、问询本人个人信息及与本人对比照片等方式,核查参训人员的真实性,对比教学进度是否与申报教学计划相符来核实培训课时的真实性,坚决杜绝李代桃僵、冒名顶替和培训学时打折缩水的现象发生,真正达到学有所成、学有所获的目的。
——抓培训资料审查,做到培训就业安置到位
严格审查培训资料,实实在在做到“五个查验”,确保培训就业真实。一是照片查验。对培训过程中学员照片进行比对,做到学员身份证、前期调查照片、培训合影照片、鉴定证书照片四者合一,真正实现人员真实。二是笔迹查验。对学员签到册、考勤表、教材资料发放表及就业合同等表册上学员的签名进行比对,防止李代桃僵的情况出现。三是合同(证明)查验。凡企业就业人员必须提供就业合同原件,产业就业人员必须出具乡镇、村社签字盖章的证明文件。四是电话查验。每期培训按照10%的比例进行电话抽查,重点了解培训学时、培训内容、就业安置等方面的内容。五是实地查验。深入安置企业和产业就业地走访调查,了解企业就业真实性和产业发展规模,最大程度规避虚假就业现象发生。
——抓培训补贴拨付,做到资金使用安全到位
一是完善培训资金管理制度。人社部门与财政部门积极协调,认真做好资金管理和分配工作,按照就业专项资金的使用要求,对资金实行专户存储、专户管理、专账核算。明确开展培训各个操作环节的工作流程,细化经费审批程序和内容,加强对资金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切实把职业培训补贴政策落到实处,确保培训资金安全使用。二是严格规范培训补贴拨付程序。人社部门依据就业专项资金使用规定,规范各项补贴申报流程,杜绝重复冒领和造假行为。培训机构或个人将资料报县就业局初审后报人社局复核,再报县财政局审核后,由就业管理部门将享受就业补贴政策的人员名单、补贴标准、就业单位、联系方式等情况在网上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在没有异议的情况下,才能将培训资金拨付给申报单位或个人,真正做到培训专项资金使用透明、有效、安全。(青川县委宣传部:章 科 周远淑 邢宇环)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