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讯(马丰 张入文 张杰) 法律援助,应援尽援。四川省绵阳市司法局心系群众,主动作为。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援助质量效率,在法律援助工作中建立健全法律援助机构与相关职能部门的联动协作机制,运用“一站式”服务方式全方位服务受援群众。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以来,全市共计受理法律援助案件3511件,提供法律援助26163人次,为群众挽回和避免经济损失1.04亿元,获得社会各界的一致赞誉。
年末岁初是广大农民工劳动报酬结算的高峰期,也是农民工劳动争议的易发期,2014年末,市司法局及早谋划,积极应对,主动掌握讨薪农民工动态和法律援助需求,扎实开展年末岁初农民工讨薪维权法律援助专项行动。全市司法行政机关全力参与,与住建、人社、法院、公安、工会、妇联、信访等部门联合,制定印发《绵阳市农民工讨薪维权法律援助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建立起农民工法律援助长效联动机制,受理讨薪维权案件1826件,为11840名农民工讨回欠薪7000余万元。一大批涉访、涉稳、群体性讨薪维权案件得以及时有效处置,切实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同时,加大业务培训和质量提升,全市召开了法律援助业务及规范化建设现场会议,加大质量监督检查,全面提升了服务群众质量和意识。
今年以来,全市法律援助着力构建“一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积极延伸服务圈终端,法律服务窗口覆盖城乡的“五大”法律援助网络体系,确保群众就近及时得到法律援助与帮助。扎实推进建立社区(村)法律服务机构,健全完善法律援助联络员制度,强化法律援助网络建设和“12348”热线服务,实现24小时全天候服务群众。充分发挥“一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的重要作用,实施案件质量同行评估、案卷质量点评、交叉检查、考核等制度,全面提升了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截至目前,已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282个,聘任首席法律援助律师12名,为法律援助“一小时服务圈”成功构建奠定了坚实基础。
法律援助接地气,服务群众零距离,绵阳司法行政机关便民利民的创新措施,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切实把教育实践活动与法律援助活动紧密结合,不仅让法律援助落到了实处,更让这项惠民工程深入人心。
(责任编辑:吴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