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战士张惠林是张家港市杨舍镇人,他踏上战场时,也就如今“00后”的年纪,是父母心中牵挂的孩子,是老兵们眼中的“小鬼”。战火的洗礼,让他成为了顶天立地、用一生报效祖国的铮铮好儿郎。
今天,让我们通过文字,穿越回子弹横飞的三八线,聆听张惠林的战斗故事。
采访的时候张惠林给我们展示了几封家书,这是他在前线战斗的时候,父亲写给他的信。字里行间是父亲对儿子的深切牵挂。当时,张惠林,18岁,第一次离开家乡的少年,已经在敌人的炮火中,跨过了鸭绿江。
原本在供销社握笔杆子的张惠林,拿起冲锋枪走上战场后,幸运地碰到了一位好班长,如兄长般照顾他,喊他“小鬼”,领他在战场上避开地雷行走。
志愿军老战士张惠林回忆,这位班长让自己紧跟着他,一路上都是班长背着干粮,有了食物和水也优先分给他这个小战友。
可惜,与老班长同行的路,没能走多远。在一次反击战中,张惠林所在的部队接到任务,要从敌人手中抢下一块高地。
张惠林告诉我们,当时敌人的大炮不断的往我们阵地上打,敌机在我们阵地上盘旋,发现人就用机枪往下打,他看到班长倒下来以后,眼泪哗哗地流了下来。当时又准备要冲锋,班长就对他喊:小鬼,你赶快走吧,你跟着部队冲上去吧,你不要管我了!当时张惠林确实有一股为班长报仇的劲头,所以什么也不顾,无所畏惧。
为班长报仇,张惠林迎着敌人的枪林弹雨,与战友们一起冲锋。最终,他们成功完成任务,夺下了高地,让我方阵地又向南推进了8公里。
战士们的血与泪,终于换来了朝鲜战场的和平。回国后,张惠林再次响应国家号召,去了北大荒“屯垦戍边”,立下了新功,直到1994年退休才回到苏州,那时北大荒已经成了北大仓。如今,他还一直思念着自己的老班长,思念着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们。
张惠林说,韩国经常把志愿军的尸骸挖出来交给我们中国,每次移交的时候他都会想,里面是不是有他们的班长和战友的尸骨在里面。战友们没有活下来,他们没有享受到今天的幸福、美好的日子,我们要懂得珍惜。
铭记历史、崇尚英雄,
志愿军战士们
用自己的鲜血甚至是生命
浴血奋战、出生入死
捍卫了正义,换来了和平
向他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