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寻访港城抗美援朝老兵|李俊民:芳华已逝 英雄不老!

2020-10-30 12:54:00来源:退役军人事务局
李俊民 1932年出生,张家港市鹿苑人,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复员回乡。今天,让我们一起聆听他当年的战斗故事...

李俊民 1932年出生,张家港市鹿苑人,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复员回乡。

今天,让我们一起聆听他当年的战斗故事,还原那段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感受老一辈革命军人深厚的家国情怀。

跨过鸭绿江,随军上战场

李俊民参加抗美援朝的时候,编入60军180师540团,当时战争已接近尾声。作为一名新兵,李俊民跟随部队在丹东集合,条件非常艰苦,部队一度出现了断粮现象,大家甚至吃树叶树芽充饥。

1953年7月13日,战斗打响,李俊民所在部队的二营3个连队先行向三八线以南的金城川白岩山(1118高地)发起进攻;7月14日晚,下起了大雨,李俊民和战友们冒雨行军;7月15日,敌人五六架轰炸机突袭,攻势猛烈,战士们四散隐蔽。

7月17日,李俊民所在连队接替前方作战伤亡惨重的六连投入作战。战斗非常激烈,李俊民担任炮手,为前进战友进行掩护。初上战场的他,每打一发炮弹,都忍不住抬头看看有没有打中,虽然打死了几个敌人,但这种打法极其危险,被班长一顿狠批:“你还伸个脑袋干嘛,不要命啦!”

7月20日,战斗结束,我军顺利夺回1118高地,夺回40多平方公里阵地,但付出的代价也非常惨重,仅李俊民所在的一连就牺牲40多人。这段回忆,李俊民从不愿提起。

浓浓战友情,此生永不忘

那场作战中,给李俊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喝水难的问题。很多战友断腿、断胳膊,有的下巴都打没了,伤员需要喝水,但是战场上水是真的不好找啊!

李俊民的战友戴永林带着大家的水壶出去找了半天,没找回一滴水。当日,李俊民也接到命令出去找水,正无计可施,遇到不知道是几连的战士,背着一大摞水壶,一看也是出来找水的,李俊民跟着他,果然找到了水。水打回来后,大家都没舍得喝一口,当时有两个伤员眼看快不行了,班长不忍心看他们临死前还这么痛苦,含着泪想让这两个同志喝个够,两个伤员稍微解了一下渴,也都摇摇头不愿再喝了。

血与火的考验让战友们的感情更为牢固,李俊民与并肩作战的战友们结下深厚友谊,与老乡戴永林成为莫逆之交,还结为了亲家。

1957年,李俊民复员回乡,投入工作,先后在鹿苑供销社担任总实物负责人、鹿苑粮管所担任主任、乡政府农水助理、卫生助理等职务。1992年8月,李俊民退休,退休后他担任了鹿苑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鹿苑老年协会常务副会长兼办公室室主任、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虽已退役,李俊民在工作和生活中始终保持着军人的状态,无论何时都严于律己。如今,李俊民已88岁高龄,但李老表示,那段参军参战的经历始终是他最难忘的记忆。

没有他们的浴血奋战,
就没有今天的和平时代。
穿上军装,他们曾是战士。
脱下军装,他们仍是英雄。
本色不改,初心不变,
军魂不灭,英雄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