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红为部队官兵挥毫泼墨。
古都洛阳有这样一位书法家,他酷爱红色文化,潜心研究毛泽东书法艺术,他更倾情军旅,为兵服务永远在路上。
他就是军转干部、被誉为“毛体书法家”的张晓红。
张晓红自幼喜爱书法,18岁走进绿色军营后依旧笔耕不辍。1985年,他转业到有着“中国书法之乡”美誉的新安县,担任残联理事长。工作之余,张晓红独辟蹊径,苦练毛体书法,并研究毛泽东书法发展过程不同时期的艺术特色。在这一过程中,他认真钻研、深入思考,力求每一幅作品都有丰富的内涵,都反映深刻的情感世界,逐渐形成了豪放中兼婉约、刚健中寓妩媚、雄强中显柔情、粗犷中见纤巧的艺术特点。
为感受中国革命主要节点的发展历程,探寻伟人足迹,2012年,张晓红跋涉上万公里,从新安到延安、从井冈山到西柏坡,一路举办展览,一路到各处军营开展文化服务。2014年“八一”建军节前夕,他又来到北国边陲的北京军区某边防团,为官兵倾情创作,并与大家交流毛体书法的研习心得。日前,在习主席视察过的哨所里,张晓红又现场为战士们书写了《七律·长征》《为人民服务》《忠诚戍边》等作品,并将其20米书法长卷赠送给该团,鼓励战士们履行使命,报效祖国。团政委高慧锋说:“这不仅是一次捐赠,更是一次很好的党史、军史和爱国主义教育。”
经过10多年的努力,张晓红不仅成为一位传承毛体书法艺术的佼佼者,更是一位红色文化的传播者。他把毛体书法作品送进军营,送到大学,赠给博物馆,为自己的所长找到了回馈社会的最佳方式。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