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国宝艺术家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弘扬中国精神,在新起点上繁荣发展军事文艺

2015-10-27 10:59:09来源:解放军报
站在历史传承和时代进步的新高度,指出了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前进方向,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繁荣发展军事文艺系列谈之一

■朱向前

开栏的话

近日,习主席《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全文以及《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相继发表,在文艺界产生强烈反响,引发新一轮学习、讨论的热潮。《讲话》和《意见》,立足我国实际和世界大势的新格局,论析了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现实意义;透过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的新视角,阐明了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作用;站在历史传承和时代进步的新高度,指出了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前进方向,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习主席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一年来,军队文艺工作者认真学习,寻找差距,砥砺前行,加强提高,深入基层创作演出,服务官兵热情高歌,时刻保持冲锋姿态,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军事文艺高扬精神旗帜,铸牢军魂意识,坚守主流价值,引领社会风尚,聚焦中国梦强军梦的时代主题,推出了一大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精品力作,唱响了主旋律,传播了正能量。当前,我军正处在向强军目标迈进、加快战略转型的重要时期,这对军事文艺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军事文艺应当与时俱进,为改革强军注入新的文化活力。

深入学习领会习主席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是一项紧迫而又长期的政治任务。为此,我们开设“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繁荣发展军事文艺系列谈”专栏,阐发军事文艺担负的使命任务,直面军事文艺遇到的矛盾问题,探讨军事文艺发展的思路办法,为军事文艺的繁荣发展建言,为强军兴军的伟大征程助力,敬请关注。

主持人:傅强

习主席《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指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我曾经讲过,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顽强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可以说,习主席对中国精神的创造性提出和重视强调是建立在对世界发展大势、中华文明历史和中国当下现实的深刻把握基础之上的。

梳理并审视我们当下的历史境遇,可以发现,中国近现代史上屈辱沉痛的记忆始终纠结、敲打着国人的神经。一百多年来,国家富强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从未怀疑、从未动摇。今天,中国长期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进步。中国军队的实力突飞猛进,但与世界先进军事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历史与现实反复证明,国防和军队建设是国家安全的坚强后盾。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各项建设和改革全面推进,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崭新局面。强军兴军伟大征程的开启,正是源于一个伟大时代的到来。

纵观中国大历史,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精神特质,诸如先秦的旷达飘逸,魏晋的风流洒脱,两汉的正大堂皇,盛唐的雄强庄严等等。这些时代精神特质的形成,无不与该时代的历史境遇有着密切关系,无不与该时代的文艺风范有着紧密的关联。作为中国文艺大河之一脉的军事文艺在自觉融入中国文艺发展主潮的同时,也始终保持着符合自身内在规律的鲜明而特殊的精神特质。中国古代直至近现代以来的军旅诗词,尽管美学风格各异,或悲壮激越,或慷慨豪迈,或沉郁雄浑,或刚劲苍凉,但都闪耀着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理想主义的精神光芒。正是由于这种独特鲜明的精神脉络的传续,使得军旅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始终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从一个重要的向度上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民族文脉。

那么,当前军事文艺的时代精神特质又该如何理解和把握呢?在我看来,伴随着历史进步而不断发展的军事文艺应该以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己任,积极回应时代的召唤,聚焦中国梦强军梦的时代主题,惟其如此,才可能最终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强音和文化先声。说到弘扬中国精神,意味着军事文艺应当植根于中国文化传统,彰显强健的民族精神,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说到回应时代召唤,意味着军事文艺应当敏锐感知改革的时代脉动,融入强军兴军伟大征程,塑造“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形象,进而形成自身鲜明的精神特质;说到精神强音和文化先声,意味着军事文艺应当成为引领时代风尚的先锋,主动回击和反驳庸俗化、泛娱乐化等文艺乱象,以自身经典的艺术魅力和持久的社会影响打动人、感染人、鼓舞人,让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理想主义的黄钟大吕之音轰鸣如雷,强势回归,在中国文艺史和精神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果说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理想主义是中国军事文艺的精神传统,那么在当下,我们应该更加旗帜鲜明地坚持和发扬这个传统。无论从历史经验还是从现实要求方面讲,如果中国军人放弃了对国家民族整体命运的担当,放弃了对崇高理想信念的坚守,放弃了对正义战争的捍卫而堕入历史虚无主义,放弃了对牺牲奉献的担当而迷失于个体物欲,那就意味着自身的消亡,同样意味着军事文艺的消亡。军队是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守卫者,军事文艺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民族文化精神的守望者。面对当今国家和军队的现实,一个问题无法回避:军队文艺工作者何为?军事文艺何为?

钩沉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我们会看到一种放眼六合、雄健血性的哲学思想。在儒家哲学中,人类共处的准则是“天下为公”,理想的状态是“和而不同”,而实现手段是“王道”,这代表了中国传统文明构建理想人类社会形态的主流价值。另一方面,儒家思想又有刚健的、强调人的精神能动性的向度,如《易经》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国传统武德文化既坚持这个主流价值,又兼顾战争活动的特殊性,形成了战争与和平辩证统一的精神价值体系。这是中华民族民族性的可贵之处,也是中国传统武德文化的灵魂所在,更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此角度观之,当前军事文艺发展面临的形势之严峻不言自明。从外部大环境看,当下的文化生态复杂多元,主流核心价值观念和共同思想道德基础面临挑战;随着市场经济繁荣发展,大众文化与消费文化强势崛起,迅速占领大片文化空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化,西方价值观念涌入中国社会,人们的精神家园受到巨大冲击。在错综复杂的文化语境中,军事文艺还缺乏在文化战略层面做出有效应对的方法手段,对自身核心价值观念的表达还有待改进,具有经典品质和广泛社会影响的精品力作也嫌不足。而反观欧美、日韩的影视产品,不仅大量涌入,而且携带西方价值观念,在文化输出方面形成强势,本应是双方对话变成了一方独语。此种情势,不能不让我们深感忧虑。从军事文艺创作方面看,我们从事原创性创作的队伍在萎缩,富于突破性的作品在减少。有的作品创作格局过小、历史纵深不够、思想力量单薄。有的作品缺乏创新突破,明显滞后于时代发展,有僵化、退化倾向。问题的存在,呼唤变革的开启,军事文艺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对中国精神的坚定执守和大力弘扬。

承传军旅风骨。军事文艺有着悠久而厚重的精神传统,也有着美学上的特殊风骨,源远流长,生生不息。陆游诗歌之所以表现出沉郁风格,与他感时忧国的思想境界密不可分;岳飞诗词中流露出的激愤之情,是他报国理想与现实处境相冲突的产物;毛泽东雄浑豪迈、奇崛瑰丽的诗风与他本人坚定的革命信仰和顽强的革命意志息息相关。自古而今,写出传世之作者,多有戎马生涯,他们的创作无不是有坚实的战争或军旅经历作支撑的,都是以笔蘸血,用生命去创作。须知,军事文艺所表呈的血性、激情、刚健、雄浑、豪壮、牺牲是难以模仿的,如果说有什么地方专门来传授的话,也只有军队这个大学校和战场这个大天地。因此,坚持和弘扬军事文艺的“中锋正笔”,军队文艺工作者应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在火热的军营生活中锻造军魂,在艺术实践中承传并张扬军旅风骨,创造出能够彰显中国精神的军事文艺美学风范。

锤炼武德修养。军事文艺的精神高度,决定于创造者自身武德修养的厚度。结合当下现实语境,大致可以从3个向度来把握当代军人的武德修养。一方面是信仰,即对崇高理想信念的执着坚守;一方面是对党、国家和民族的忠诚;还有一个方面是对军队的热爱以及敢打必胜的决心意志。在一种健全的武德修养内部,这3重内容是协调统一的,并且最终会迸发出巨大的战斗力。须知,没有信仰的个体就失去了自我的意义,失去对党、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就可能沦为叛徒,没有敢打必胜的意志就有可能会成为逃兵。在这3个层次之上不讲具体历史现实条件地空谈和平的理想,或在这3个层次之下一味突出纯粹的人性都是不合时宜的,都是形而上学的。前者使人怀疑一切战争的正义性、合法性,最终遁入历史虚无主义;后者割裂军人的社会属性和集体属性,最终导致极端个人主义。新世纪以来,一批70后、80后军旅作家艺术家逐渐崭露头角,他们有新锐的眼光、丰富的学识、敏锐的艺术感觉和熟练的艺术技巧。但他们对部队基层生活的了解、对军人情感的体认尚不够扎实深厚,迫切需要加深对军魂意识、战争意义、军人伦理等一系列本体问题的追问和理解,并在忠实践行中逐渐完善自身的武德修养。

沉入军旅生命。审视当下的军事文艺,有的创作似乎仅仅满足于表达自己所熟悉的那块不大的经验范围,却没有魄力跨出半步,更不用提更大的历史纵深和更广阔的精神视野,说到底是缺乏对时代生活理解的深度。新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和文化语境的空前复杂,增加了军事文艺反映和表达现实生活的难度。严峻的考验背后往往蕴含着难得的机遇和新的增长点。近年来,我军在新军事变革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骄人成绩。国人的国防意识和对军事的关注度显著提高,但是军事文艺能给他们提供怎样的信息和滋养呢?比如“歼十”“辽宁号”、精确打击、电子对抗等等新武器、新战法,我们的作家艺术家了解多少?获得相关经验的渠道是否畅通?这一课不补上,又如何向世人交出及时反映人民军队能打仗打胜仗的艺术而又雄辩的答卷?我们不能蜷缩在固有的小圈子里,还自以为保持了艺术的纯粹而沾沾自喜。军队文艺工作者应该深入生活,把握前沿,到最新最快、最炫最酷的发射场、遥控室、飞机和舰船上去,全方位地融入改革强军的新实践,创作演出更多军味、兵味、战味浓郁的优秀作品。

习主席《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全文以及《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相继发表,对军事文艺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亦创造了繁荣发展的新机遇。站在新的起点上,军队文艺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问题的答案就包蕴在《讲话》和《意见》之中:我们是中国军人,是中华民族的钢铁长城;我们从传统中来,扎根于五千年民族文化的深厚沃土;我们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明天迈进,并为之奋斗,高歌。

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军事文艺责无旁贷。围绕中心,服务强军,军事文艺任重道远!

(《解放军报》2015年10月26日 11版)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