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国宝艺术家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青年画家张静:刚柔相济述情怀

2015-09-14 16:45:09来源:解放军报
张静,1975年生于山东济南,硕士研究生,现任武警政治学院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武警部队美术书法研究院研究员,武警院校书画院美术创作室主任。

刚柔相济述情怀

——武警政治学院副教授、青年画家张静素描

\

卢沟桥不会忘记。张 静作 

张静,1975年生于山东济南,硕士研究生,现任武警政治学院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武警部队美术书法研究院研究员,武警院校书画院美术创作室主任。作品多次入选武警部队、全军和全国画展并获奖,并被国内外多家机构和个人收藏。

说起武警政治学院副教授张静,大家说她像其笔下的荷花“濯清涟而不妖”;说起她的作品,又说画如其人,淡雅、静美,韵味绵深。而说起画荷,张静算是家学渊源。父亲张海峰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擅长写意花鸟。但父亲没有刻意教她画画,也许因为天赋,张静儿时的涂鸦充满灵趣。10岁时被老师选去济南市少年宫考试,录取后就每个周末去学画。画了近半年,她稚嫩笔触下的儿童画就在全国画展中获了奖。但后来学业紧张,加之兴趣转移,她便放下了画笔。这一放就是20年,直到30岁时她重拾画笔,却已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而立之年,她已是一名优秀武警院校英语教员。有一次,她在电话里与父亲聊天,无意中又聊到了画,好似一个尘封经久的陈年梦境,一种对宁静精神家园的追寻,在她内心重启。张静重新拿起了画笔。那一年,经学院推荐,她参加了武警部队和全军美术创作班,让她有机会结识军内书画名家,开阔了艺术眼界。几年间,她的作品先后入选武警、全军和全国画展并获奖,作品见诸《中国书画报》《美术报》《解放军美术书法》等报刊,并先后加入中国工笔画学会和中国美术家协会。

2012年5月,她创作的《荷塘月色》引起不小轰动。创作沿续她一贯的清新素雅,全用她拿手的没骨画法,舒卷自如、柔韧并肩的荷叶与莲蓬把画纸充溢得满满当当。细细一看,竟“潜伏”着三个头戴钢盔手持钢枪的武警女战士,可谓刚柔相济,柔中蓄锐,为荷花的高洁和纯净平添了一份别样的坚韧,也突破了荷花的传统审美。这幅意境独特、风格明快的作品最终入选“庆祝建军85周年全国美展暨第12届全军美展”,引人瞩目。

张静擅长没骨画法,这种技法不用墨线勾勒轮廓,直接以颜色或墨色绘成物象,精要在于运笔设色融于一体。荷花轮廓似乎“淹没”,骨力却隐含于色彩之中。似乎见柔不见刚,其实刚藏于柔中。画家依势行笔,一气呵成。她笔下的荷花是一种综合了工笔和写意的没骨之法,以疏放笔意铺洒荷叶,以工细之笔刻画花瓣,层层晕染,小心收拾,笔笔自然流露却调控有度,画面设色清雅,朦胧秀美。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诗意盎然。这是她追求的工笔画的写意精神。

张静的创作日臻成熟丰饶,在展示一个女性画家鲜明的细腻柔润的同时,又兼有女性军人特有的坚韧和质地。获得“2012当代百名中国工笔画家提名展”优秀作品奖的《香远益清》,恬淡中蕴涵着震撼,静谧中藏有大气。2014年7月创作的《一号训练场·9点33分》是张静的新探索,相对于之前所有的作品,这是一次从风格到形式的整体转型。为了这次转型,她准备了很久。这幅借鉴几何抽象画派和首倡“新造型主义”的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画风的作品表现大胆,强烈的装饰性和韵律感把作品的主题凸显得恰如其分。作品以大小块面不等的红黄蓝三基色不规则排列为底衬,4个武警雪豹突击队员在20个训练轮胎中攀爬蹬跃,造成一种视觉上的明快和紧张。而从画面结构观察,又呈现出人物与道具之间的平衡与秩序,也许正是画家试图彰显的能量元素,使读画者体验到融合静谧与爆发的特殊张力。这幅作品入选“中国梦·强军梦”全军画展。

今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张静又精心创作了《卢沟桥不会忘记》的画作。她没有在细节塑造上多着笔墨,而是把重点放在意境氛围的渲染上。整个画作全用水墨绘成,黑白灰关系处理得当,画面气氛凝重,充满历史沧桑感。乌云密布的天空中朦胧再现了八路军英勇抗击日寇侵略的战争场面,紧扣抗战主题,又给人一种时空交错、风云变幻的感觉。作品完成之后,张静还独出新意,将画作边缘做成火烧过的痕迹,增加了作品的历史沧桑感。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