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国宝艺术家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英籍华裔艺术家 给长江留影

2015-07-23 15:12:43来源:长江日报
2010年到2014年,英籍华裔艺术家王岩使用大画幅相机,从青藏高原到东海之滨,一路拍摄长江,留影63张照片。

\

金沙江(左岸)四川省金阳县对坪镇外

历时4年,跨越6000多公里

记者郑汝可 实习生崔琳菲 通讯员李霞

2010年到2014年,英籍华裔艺术家王岩使用大画幅相机,从青藏高原到东海之滨,一路拍摄长江,留影63张照片。

昨日,这些照片在武汉美术馆展出。展览名叫“母亲河——王岩2015中国巡展武汉站”,由英国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与武汉美术馆共同主办。

把长江分成63个点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发源青海省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山沱沱河,全长6211.31千米……”王岩在河南长大,印象最深的童年回忆,是7岁时在家里看纪录片《话说长江》,片头那段解说词,在她脑海中“反复重播”。

2005年,王岩放弃麻醉医师工作,移居英国,成为自由摄影师。几年后,她开始攻读普利茅斯大学摄影博士课程。

2010年,王岩用谷歌地图将长江等分成63个拍摄点,每个之间间隔100公里,开始了拍摄。“母亲河对我到底意味着什么?”王岩想要自己找到答案。

最开始的拍摄在青藏高原,很多地方是无人区,路途艰险。“基本上每年都是10月或3月进山,一次拍摄10来天。对生理、心理都是极限挑战。”王岩说,这一路,被藏獒咬伤过,遭遇过地震、洪水、泥石流和塌方,经历了最低零下30摄氏度和最高零上44摄氏度。

她说,有一次,在青藏高原的通天河附近,越野车开了一天,过了15条冰河,却只拍了15分钟,就必须返程。“拍完回去后我大哭一场,”王岩说,有时甚至负重一天,都找不到拍摄点。

定下3条拍摄规矩

在现场,不少观众看了王岩的图片后质疑:这哪里像长江?这摄影好在哪?

“所有人都知道长江的壮丽雄浑,我还拍做什么?”王岩说,她给自己定了三条拍摄规矩:不拍模糊意境的;不要壮丽场景的;舍弃过度美妙的。

王岩讲到一个拍摄故事。2011年3月15日,王岩在重庆拍摄,遇到一位以捡垃圾为生的老婆婆。王岩问她哪边是东。老婆婆想都不想,手一指长江:“江往哪边流,哪边便是东咯。”

“我当时被深深震撼了”,王岩说,对老婆婆来说,长江是用来确定方向的。母亲河其实就是我们在江边的生活,“而那些壮丽的场景,那些意境,我们‘哇’一声可能就过了。”

王岩说,最开始拍摄很辛苦,自己也在怀疑,为什么要做这件可能吃力不讨好的事儿。母亲为了鼓励她,一直陪她进行前一段的拍摄,“海拔超过4000多米的地方,妈妈一直在,直到身体实在吃不消。”

而后,因拍摄过程中出现的失误,有着五个月身孕的王岩再次重返长江拍摄,无意中也带来了自己未出生的孩子。“这就是母亲河,它不是宏大,而是生活。”

据介绍,展览展至8月26日,可免费观展。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