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国宝艺术家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昨天著名古琴表演艺术家 陈雷激开讲苏州

2015-07-23 14:58:13来源:姑苏晚报
昨天上午,著名古琴表演艺术家陈雷激在桃花坞创意园叶氏红木内进行了古琴教学及交流活动。

“这张琴桌将成为 一个重大突破”

\

陈雷激(右)、吕建强(中)、叶民(左)三人在点评琴桌。

本报讯(首席记者 李婷)昨天上午,著名古琴表演艺术家陈雷激在桃花坞创意园叶氏红木内进行了古琴教学及交流活动。在使用了叶氏红木精心制作的带共鸣箱琴桌后,他与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吕建强教授共同认为,“叶氏红木对古琴桌进行的一系列改良与创意,极好地优化了古琴的音色、音质与层次感。这张琴桌不再是一件家具,它已经成为古琴的一部分,这将是古琴界的一个重大突破。”

自幼跟随古琴大家龚一先生学习古琴的陈雷激是“文革”后中国第一位古琴专业学生、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演出“第一声”演奏者。在长期习琴的过程中,特别是在赴法国留学之后,陈雷激对古琴在共鸣、演奏效果等方面的缺陷一直寻找着解决之道。而10多年前就听过古琴妙音的叶氏红木主人叶民也在苦苦思索“如何能让古琴的声音既响亮又清晰起来?”当得知叶民开发出了一款带共鸣箱的琴桌后,陈雷激来到苏州寻访叶民,两个对古琴充满了激情的人一拍即合,决定共同合作研发一款“古琴神器”:叶氏雷激琴桌。

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吕建强教授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苏州人,以“东西方音乐思维”及“中国20世纪歌曲发展”为研究方向的他,对中国民族乐器极有研究。在观摩了叶氏雷激琴桌之后,吕建强对叶民在琴桌内部的巧思妙想给予了高度评价:琴桌共鸣箱的部件设计,很好地配合“了古琴既有的高、中、低三个音区的需要,起到了扩大音量、吸收杂音、反射声波等作用。从古琴形制的变化上就可以看出,古人们也对古琴的共鸣箱进行过多种多样的尝试与努力,今天这张叶氏雷激琴桌的出现,将古琴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拓展到了另一个思考与努力的方向,从某种程度来讲,叶氏雷激琴桌不再是一件普通的红木家具,而是古琴的外带共鸣箱,是一件乐器!”陈雷激在琴桌上弹奏了一曲《流水》,不借助任何扩音设备的琴声圆润饱满,高音含而不露、低音微而清晰,与不带共鸣箱的琴桌弹奏效果反差之大,令在场听众十分惊讶。

“接下来,我会继续请教斫琴老师与各方琴家,参考学习其他乐器的制作技艺,力争研发出效果更满意的琴桌来。”叶民表示,而陈雷激也希望在自己的独奏音乐会上,能向更多的古琴爱好者展示这个极富价值的重大突破。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