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罗小安
罗小安,1963年生于南昌市,1987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在中国美术学院任教,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艺术设计教育和绘画艺术研究与实践。自1987年以来创作和发表艺术作品,参展1999年全国美术作品展、1999年浙江省美术作品展、2005年浙江油画大展、2007年上海美术大展、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1年个展“云水风和”和“乡墨迹意”、2012年个人展”水墨青花'。在长期的水墨绘画艺术和陶瓷艺术绘画实践中提出“釉画”画种和基础理论研究。
采访人:杭州西湖当代美术馆游金(简称“游”)
艺术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罗小安(简称“lxa”)
游:“看您的油画,表现如中国水墨画,有着中国传统水墨的意境之美,请问您是刻意在两者之间寻找一条中间道路吗?”
lxa: 我不会去刻意做这事。很久以来就是这样下意识地看和做,自然就有这样的意识在脑海里,直到今天,画水墨画和画油画自然就成了一种特有的感觉。画画总是这样画,也没什么特别要刻意。只要脑海里有水墨画的情节,自然就会画成那样。早在先辈没去欧洲学西洋画之前总是画过去的水墨画,以至于后来用油画笔和颜料的技法也受国画的感觉影响,后来干脆就画国画,用油画颜料的技法方式画国画的感觉。过去的徐悲鸿、李可染、吴冠中等都是这样。在法国的赵无极就是这样成功的。这都不是刻意,是流露。水墨画和油画都有其纯粹的特色,但也可以融合借鉴。绘画最后还是语言的视觉传达方式。就像说话,方言是本土的,再说普通话加点乡音,就很有个性,听起来就会有倾向感。绘画有一种标准吗?就像普通话一样!我们很难确定。拿着油画笔画出水墨味来,纯属说不准普通话一样,用普通话说出了方言的味道。
游:“您平时的工作是设计,而且很忙,您有多少时间用来画画?设计与绘画在您的创作中相互间有什么影响?”
lxa: 其实,我画画和设计没分开过,天天在画,画的东西是我想做的事情,只是一个在纸上,一个在布上,还有一个在模型上。设计使用画画形式表现图案,用于制作事物样子的图画方案而已。草图就是我的画,至于画种问题,不在我的受限思考中,任何都可以跨越。画画,艺术,设计,这些都是一种意识,一旦有了追求和艺术想象,材料和技术就是手法问题,而我们在当代艺术与设计中没有限制。假如说影响,那就是设计和绘画艺术相互影响和促进思维的活跃,对从思想到技术间的打通很有帮助。
游:“您给您的工作室命名为草舍,以及您把书斋叫做懒笔斋,它们分别取意于什么?”
lxa: 哈哈,这个很有意思,问得好。我的思想方法出了问题,不想留存太多,也不想得到太多,学会了舍去,留住一点就可以。在我绘画中重视这样表达。有时我看到我的画面觉得太少的笔墨和形式内容,叫别人看,也会觉得太少画面,太空。我给人印象就是懒吧!画面笔画不多,懒笔啊。草舍就是懒笔的结果。画的少,写的少,“懒笔”。这是一种无奈。因为我在留住一点的时候,不能有太多地来干扰视觉和思想内容的形式表现。因此只有“懒”。这是一种舍去。草舍,实为二层意思,即草为一般,多者,将多舍去的意思;再就是纯朴,把空间简单化,象茅草屋。
游:“您谈到在创作上要继承并超越传统,请您谈谈这个问题,并谈谈您在实践中如何来实现的?”
lxa: 这个问题很难。首先我办不到。我传统没吃透,不敢说这么大的话。我在平时学习传统的绘画时多半是看画,几乎不照着画。主要是怕画。过去的大师们画的太好,只有让我看的份已经很福气了。我觉得看画会到骨子里去,临摹照样,或对着传统样式走路子会匠气,或无为。技法学得好可以仿古画,修复这方面会很好。临摹技法学习传统只能是一种方式,但我很怕。骨子里有了那种情节和意识,再去做,估计就会成为另一种情况,是与非之间。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