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这一金灿灿、沉甸甸的称号,饱含着军中翘楚的文韬武略,也饱蕴着“金戈铁马去,马革裹尸还”的峥嵘与悲怆,更饱蘸着挥斥方遒、题词绘画、吟诗作赋的儒雅与洒脱!
将军之志岂止在战场。如果把将军们在军事领域的功勋,比作生命之躯体,那么,他们在艺术领域的作为,可以说是生命之精华!他们在戎马倥偬之余或卸任之后,涉猎文学、书画、摄影、音乐、舞蹈、演艺、收藏、雕塑、工艺美术和现代艺术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可观的成绩。尤其一些结缘翰墨的将军,依托自身丰富的人生阅历,凭借“道法自然”、“书道犹兵”的内在联系,含英咀华,把满腔才情挥洒于笔端,书就了一篇篇风骨卓然的时代华章,构筑起一道道亮丽的“将军艺术”风景线。
试看大江南北,将军书画展、将军摄影展、将军诗词笔会、将军合唱演出等文艺活动频频举办。特别是将军书画热席卷华夏,或用将军书画来支撑人文景观,或冠名大型建筑,或题署大型活动,或把将军书画视作新的民俗招贴画……总之,无数贤士雅客皆以挂一幅将军书画,或以得到将军题词勖勉为幸事。而将军书画与公益活动的结合,又给这特有的文化现象,增添了迷人的神韵和无穷的活力!
纵观历史,将军书画自秦汉迄今俯拾皆是:秦代大将军蒙恬是书画工具——毛笔的改良者,汉丞相萧何是“籀书”(篆书)的创造者,中郎将蔡邕是“飞白”笔法的创造者,三国五虎上将之一张飞,写得一手大气的行楷书,南朝骠骑大将军萧衍书法造诣颇深,其四部书法理论著作是书法理论典籍中的精品,东晋右军将军王羲之,被世人誉为“书圣”,唐朝大将军颜真卿是“颜体”书法创造者,深得杜甫赞誉的唐朝左武卫大将军曹霸极善画马,宋朝元帅岳飞在南阳武侯祠书写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以及《还我河山》等为行草书珍品,马背将军元始祖忽必烈推动了中国书画的繁荣,明朝抗倭将军戚继光行草书雄劲端重,清朝总督大臣邓廷桢谙熟诗词书法,真迹至今流传甚广……
到了近代,民国时期的靖华军总司令于右任、曾任北伐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的郭沫若、身经百战的朱德、陈毅元帅、张爱萍上将以及“红军书法家、党内一枝笔”的舒同将军(中国书协第一届主席)等,都是名留青史的书法家。开国领袖、三军统帅毛泽东的书法艺术更是光照千秋。及至当今书画界,将军书画家更是灿若星河……
战争年代,将军们或杀敌于阵前,挽狂澜于既倒,或化笔墨为刀枪,止戈为武,或“笔杆子”和“枪杆子”齐抓共用,运筹帷幄,治国安邦;和平年代,将军们内修外化,不断增强文学艺术修养,勇作传统文化的主力军,积极传播主流价值观,擎起了当代精神文明的一面红旗。
因而,将军艺术,特别是诗书画艺术,展示的不仅是个人才情和素养,也是领导艺术、指挥艺术、处世艺术和革命情操,更是民族魂、是华夏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中国和平崛起的壮志豪情!
而“情”不由己,将军笔下便有了“战争”——这“战争”,是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对决,是高尚与低俗的较量,是思想与行为的交锋,是心灵与躯体的碰撞,是济苍生、安黎元的宏愿,更是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檄言!
在时下“物欲横流”的大环境下,将军们远离喧嚣,“去奢去泰”,在艺术殿堂探微寻奥,以诗书画、摄影和其它文艺为武器,激浊扬清、扶正祛邪,不仅陶冶了个人情操,弘扬了优良传统,更推进了公益事业,其积极作用,洵非楮墨所能罄也,这也是新中国尊将爱军社会风尚,长盛不衰的原因所在。
2009年是新中国60华诞的庆典之年,故推出特辑《将星闪耀》,旨在缅怀开国元勋们的丰功伟绩,展示将领们的高尚情操和文化底蕴。纵览本期选登的部分将军作品,可谓环肥燕瘦,各有千秋。以风格而论,或简劲峭拔、遒劲雄健,或优雅洒脱、形神秀逸,或朴茂多姿、灵动多变。从内容上看,容中西,纳古今,笔墨濡染之际,庶几成趣。细观是无尽的惊叹,触摸是跳动的心律,而意会,则是生命与生命的交流……
民族的伟大复兴自然包含着文艺复兴,《将军艺术》借此历史机遇,和同仁们一道,记录将军们的艺术足迹,展现将军笔下的铮铮铁骨,弘扬将军人品书品中的大气、正气、豪气、雅气,传播将军们为国为民奋发图强的精气神!跟随新时代,开创将军艺术新风格新流派。为振奋民族精神,构筑民族文化脊梁,以尽绵薄!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