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市徐家汇街道殷家角小区里,总能看到一个挺拔又活跃的身影,他就是从部队退役后投身社区工作的“85后”“居民区当家人”——殷家角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周玮坚。
“在部队,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是军人的天职。来到社区,本职就是服务好社区居民,解决他们的急难愁盼。”过去10年里,从军人到一名普通社区工作者,再到成长为优秀的社区党总支书记,周玮坚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从未改变,牢牢扎根在社区这片基层土地上,一路走进居民的心里。
居民生活无小事
用真心赢得居民信任
2012年,退役后的周玮坚来到殷家角居民区,走上了社工这一工作岗位。周玮坚坦言,自己刚来居委会工作的时候也比较困惑,不知道如何与居民打交道,取得他们的信任。“长久以来,居民们都习惯了居委干部是有一定年龄的阿姨妈妈,觉得青年人办事不如前辈们可靠。”
在熟悉了社区的各类事务和工作方式后,周玮坚意识到,居民生活无小事,只有把居民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办,真心帮助居民解决问题,才能得到居民的认可、支持和信任。
帮居民修理电脑、安装打印机、制作PPT……居民们找上门来的大事小情,他每一件都认真对待,能办好的一定办好,不能办好的道明缘由。“跟居民打交道,就是要以心换心,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在我们眼里可能是小事情,但对于居民来说是为他们解决了大难题。”
周玮坚介绍,在今年的大上海保卫战中,居委会特意为小区的独居老人、高龄老人等群体送去关爱,联系志愿者帮老人配药,每家每户上门看望、为老人及时送去保供物资,让老人们在封控中感受到了家般的温暖,“把居民当亲人,他们才能把我们当家人。”
通过点点滴滴的小事,周玮坚与居民们的关系越来越好,居民见到他都深感亲切,遇到难事主动找他来帮忙。
融入居民自治力量
焕发社区治理新面貌
在周玮坚看来,每个社区环境不一样,居民的诉求也不尽相同,推动社区治理要像绣花针一样精细,也需要依靠居民自治的力量。
2019年5月,周玮坚来到陈家宅居委担任党总支书记,其间碰到了几件令人“头疼”的事。第一件就是垃圾分类,看似寻常实则繁琐,为引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他身体力行,从湿垃圾桶中拿出错误的投放垃圾进行分拣,带动居民积极主动参与到垃圾分类行动中。
2020年5月,他又调任至殷家角居委担任党总支书记,殷家角是自己的“老娘家”,小区存在哪些治理“短板”他都清楚。以泰东汇东小区为例,非机动车停放问题一直是“老大难”,不仅占用公共空间、影响居民出行,而且极易产生安全隐患。
为了解决这件家门口的“心头难事”,在街道的支持下,周玮坚带领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三驾马车”对车棚进行了集中整治,后来还邀请了一批热心社区事务的居民加入车管会参与社区车棚整治,确保车棚管理实现常态长效。
同时,他深度挖掘社区中的贤达能人,不断完善和充实志愿者团队,目前殷家角小区有平安橙、活力绿、有序蓝、合唱队和戏曲队等五个自治团队,涉及社区巡逻、清洁家园、文化娱乐等方面,激发了社区活力。他表示,日后还将调动更多新上海人、青年群体融入社区治理,进一步壮大志愿者团队,共建美好和谐社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基层社会治理关系到每家每户,也关系到党的执政根基。”周玮坚说,身为“小巷总理”,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就是他需要关注的内容。接下来,他将继续带着居委干部,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推进多层住宅加装电梯、“三旧变三新”老小区改造等工作落实到位,不断提高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
从普通社工到居委书记,周玮坚笑着说自己的工作还带有军人“雷厉风行”的风格,对于居民提出的诉求,他总是在第一时间给予答复,能当场解决的问题绝不拖到第二天。他用一举一动诠释着一名退役军人的初心,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位社工,成为居民可亲、可敬、可信的好书记。(上海市徐汇区退役军人事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