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上海徐汇做足“融”文章培育双拥“徐汇模式”

2019-10-16 11:11:50来源:中国网

中国网讯(记者杨锡权 通讯员杜庆宝 瞿洁平)上海徐汇区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发展路子,不断探索双拥工作“徐汇模式”,赋予军民共建新内涵,创造具有示范效应和辐射能力的“徐汇经验”。“双拥融合圈”、“徐汇双拥商圈”、“双拥俱乐部”、“一街一品”、“双拥365”等新名词在徐汇已经成为一个个双拥品牌,军地人人皆晓。徐汇区牢固树立“融汇”、“融合”、“融洽”的理念,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举措,双拥创建活动精彩纷呈。

徐汇一直把双拥工作各部门的“无缝连接”作为一个课题研究,整合区内资源,创造双拥全平台。从制度上制定了一系列考核指导文件,规范全区双拥工作。徐汇对双拥工作采取了“汇入”措施,初任公务员必须在军队驻地进行培训,使得公务员队伍和双拥产生了深层的密切关联,双拥也“汇入”徐汇区大中小学的专题教育,在全国首创的龙南少年军校,将国防意识和双拥意识深入徐汇校园。

\

徐汇区龙南少年军校授旗仪式

徐汇双拥还被“汇入”了区域党建和两新组织企业文化建设,整合军地资源,推出钱学森图书馆等10个“徐汇区党员组织生活现场开放点”,向驻区部队开放,发挥龙华烈士陵园基地作用,每年组织党政干部、青少年、驻区部队等3000余人参加主题教育活动,开展文化拥军活动,向驻区部队捐赠图书5万余册,党建和双拥在徐汇融汇。

徐汇区有个特别的俱乐部,它的社会能量十分巨大,从各类场馆、文化资源到教育资源,无所不包。“双拥俱乐部”以“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为指导思想,区域内的足球基地、篮球基地、培训基地、双拥文化广场、龙华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等,一切可整合资源都被整合起来,“双拥俱乐部”把传统的“节庆双拥”变成了“全年双拥”,从传统的“点对点双拥”变成了“全区域双拥”,形成一个军地共建平台。

在云集了数千家单位,包括众多世界500强在内的徐家汇商圈,有着众多的“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徐汇区发动商圈内企业参与,街道和双拥办共同出资建立“徐家汇双拥商圈拥军优属基金”,引导企业参与优抚对象的关爱工作,共同走访困难家庭,解决部队官兵退役后的安置工作,商圈不光是商业圈,更是徐汇双拥的“双拥融合圈”。

交通要道上海铁路南站,既是徐汇区的客运圈,也是一个“双拥融合圈”,上海铁路南站、漕河泾街道、武警徐汇支队五中队、解放军31609部队船队共同签订了共建协议,上海南站在候车室、售票处提供军人便利服务,设置双拥便民服务岗,为驻区部队提供出行便利的同时,部队为南来北往的旅客提供服务,保障铁路上海南站的安全。

\

徐汇驻区部队参与蓝天下至爱捐赠

“慈善进军营”是徐汇区打通军民互动通道,形成融合的又一举措,驻区部队参与“蓝天下的至爱”、结对扶贫等公益事业活动,36支驻区部队组建爱心基金管委会,开展云南徐屏双拥希望小学对口帮扶、结对认养资助学生等公益活动,驻区85医院医疗专家深入云南屏边等3个县开展义诊和医疗帮扶活动,为400多名医护人员专题授课,弘扬了军爱民、民拥军、军民渔水情的光荣传统。

为了助力驻区部队官兵的军营文化建设,徐汇区发动街道社区与驻区部队共同开展“一队一品”的多元化文体活动,先后举办三届“‘舞’动军营”大赛,深得官兵喜爱,成为徐汇军营文化的一个重要品牌。

\

徐汇区双拥俱乐部--舞动军营舞蹈比赛

驻区部队与地方企业共同研发的第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军事网络游戏“光荣使命”,也是“徐家汇双拥商圈”品牌的一次强力释放,也是国防教育和双拥宣教的一次有益探索。

全国第一次以军旅精神为建校核心的龙南少年军校,在徐汇区双拥办、教育局及相关部队的支持下,自主编写了全国首套5本军校教材读本,填补了少年军校校本教材的空白。龙南少年军校又与南京政治学院上海研究生大队共建,为少年军校配置了32名校外辅导员,成立了以革命英雄命名的班级团体,既是对当代少年全面国防意识的培养,也是刚强的军旅气质对当代社会的一次精神反哺。

上海徐汇区连续五届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连续六届荣获“上海市双拥模范区”称号。新的时期,徐汇将以新的起点,将双拥“徐汇模式”引向深入,努力在融汇、融合、融洽上下功夫,用心用情做双拥,弘扬军爱民、民拥军的光荣传统,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