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2月,夏震伟从上海市徐汇区天平街道应征入伍。2006年11月,他退役返乡。2012年,夏震伟选择入职社区,并服务至今。2022年,他荣获徐汇区“最美退役军人”称号。
27岁的小伙当兵回来进了居委,一干干十年,夏震伟并不讳言当年旁人善意的提醒:年纪轻轻怎么选择了“婆婆妈妈”?从天平街道襄南居民区的一位居委干部,到天平街道最年轻的居民区——陕西居民区党总支书记,他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有些人来了,有些人走了,很庆幸我还在,还能继续为老百姓服务,这就是最大的成就。”
在嘉善路和陕西南路之间,有一条看起来低调但不乏设计感的弄堂,陕西南路550弄。这里的“嘉善老市”曾经是媒体的焦点,西式简餐、酒吧、文化创意空间、市集汇集此地,老弄堂的腔调、上海的摩登,寻常日子的烟火气,在这里奇妙共生。
穿过老市,走过小菜店,一个拐弯,一方庭院空间就在眼前,这里是“陕西居民区吾伍邻百味空间”。在夏震伟看来,这是当年他想都不敢想,后来成为重要的工作支点所在。
2015年6月,陕西居民区在襄南居民区基础上重组成立。位于天平街道东北片的这里,与黄浦区隔街相望,区域里有花园洋房、新式里弄、直管公房,也有高层公寓、高档商品房小区,“几乎涵盖了天平街道所有的住宅类型”。2800多名居民中,有年轻人,也有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老人,“兼容了天平的很多特质和特性”。面对不同阶层、不同文化需求的居民,“吾伍邻百味空间”成为一个交流互动的“容器”。
“我们想要居民有归属感、有同理心,居委活动就要吸引人、留住人,再从中发现居民领袖、培养志愿者,‘吾伍邻百味空间’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夏震伟介绍,从一开始各种活动的第三方配送,到挖掘居民中的各式达人,请居民站上C位、做主角,这个类似邻里小汇的空间在设计之初,就一改以往“工装”的风格,营造出一种轻松温馨的家庭气氛,敞开大门欢迎大家来此相聚。
烹饪高手翁老师领衔的翁氏课堂,把舌尖美味制作秘笈分享给邻里;“吾伍邻”英语沙龙则由南模中学外语班的高中生当老师,大朋友带小朋友,教一二年级的邻家小孩;居民中的“清华学爸”带娃一起给邻居们开出了围棋课;音乐学校的老师主动请缨,开起了古筝沙龙……这些家门口的趣味课堂,名额一公布很快就被抢空,而所有的居民老师都是分文不取、实实在在地公益投入。
“这是一开始不敢想的,居民中的很多资源会自己找上门,我觉得一定要让居民唱主角,让居民和志愿者充分构想应该怎么做,怎样才更适合,以群众为师,兼容他们更多的想法,把他们作为开门的钥匙,居委活动才会更有活力。”夏震伟说。
实际上,“吾伍邻百味空间”已经成为居民成长、居委服务能级提升的一个舞台和孵化器。夏震伟介绍,烹饪高手翁老师的发掘来自于居民区和“嘉善老市”共建的“美食节”活动,这个连续举办了四届的美食节有点像这条弄堂里的百家宴,居民和餐饮商家实力切磋,当六七十盆色香味俱全的中西美食铺陈开来时,闻香路过的邻居也忍不住问一句:可以来品尝伐?而高中生大朋友和“清华学爸”则由原先的社区服务受益者,自然而然萌发出“为社区做些什么”的愿望和探索。
更多的年轻家长、“真人不露相”的管理高手也在和居委互动中,从幕后走到了台前。年轻化的志愿者队伍在抗疫中发挥了大作用,每逢大筛,他们从单位下班后就到居民区上岗,有呼必应;70岁的彭先生曾是一家大型国企集团的董事长,带着第三代来参加活动,后来担当起了嘉善公寓业委会主任,全心全意投入其中,解决了这个独栋楼里消防设施配备、墙面脱落、入口道闸安装等一系列老大难问题。
“通过活动引申出很多的故事,冒出了很多的志愿者,包括丰富志愿者团队的构架和体系,来反哺和服务我们的居民区。”夏震伟坦言,做社区工作就是一个“攒人品”的过程,“当你用心帮老百姓去解决一件事情,大部分人会对你有认可,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也会伸出援助之手,我觉得这都是相互的。”
夏震伟从小生活在这个弄堂,是这里的原住民。在他眼中,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还有“三旧”变“三新”和“生活盒子”的改造。“吾伍邻百味空间”对面,一个“15分钟便民生活圈”的新空间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作为天平街道东、中、西民生服务布点之一,这里未来会有社区食堂、阅读空间,顶楼露台可以看蓝天白云,户外阶梯目前已初露雏形。
“这也是配合亚尔培坊的更新和片区一体化治理工作,给到老百姓充分的便利。”回顾十年社区工作,夏震伟感慨,见证了很多的从无到有,曾经憧憬的理想慢慢变成现实。“社区工作功德无量,它的成就感在于每个居民的诉求和要求都是不一样的,当你帮到了他们,其实自己也会很开心。”这位老邻居眼中的“小夏”、居民们口中的“夏书记”如是说。(上海市徐汇区退役军人事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