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芸是上海市徐汇区徐家汇街道陈家宅居委的一名社区工作人员,作为一名军嫂,她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当代革命军嫂的风采与品格。
疫情面前,她像军人一样敢担当,是无惧无畏的“逆行者”。
“让我去吧,我是军嫂,工作多年,经历过以前的抗击疫情,情况更加熟悉”面对此次严峻的疫情,蔡芸没有丝毫犹豫,毅然选择逆向而行,第一时间申请到疫情防控一线去。从3月初开始,看到身边同事不断因被封控而不能到岗,为了避免工作受到影响,她带上行军床和简单的生活物品,就住在了居委,随时保持“战备”状态,随时接收上级的命令,随时接听群众的来电,随时赶赴抗疫的战场。居委人手少,蔡芸主动担负小区的联络员,一个任务接着一个任务,一个情况接着一个情况,常常是“白加黑、连轴转”,但是她始终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任务再多不说累,委屈再多不掉泪。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她连续多天平均睡眠不超4小时,密不透风的防护服经常一穿就是10小时以上,一天顾不上吃上一顿正经饭,同事提醒她注意身体时,她总是笑着说:“现在是抗击疫情最吃劲的阶段,我更要坚持住”。她坚信“坚持就是胜利,坚持才能胜利”。
疫情面前,她像军人一样去战斗,是冲锋陷阵的“排头兵”。
作为一名军嫂,在直面病毒的战场上,她充分发扬“让我来、跟我上、看我的”的革命军人优良传统,冲锋在前。为了确保核酸检测“不漏一人”,蔡芸多次到有确诊病例、密接者、次密接者的小区执行“扫楼”任务。面对随时有被感染的风险,蔡芸从来没有丝毫退缩。“大家注意,这是一个曾有阳性确诊记录的单元,一会让我来敲门”,这是她作为组长带志愿者执行“扫楼”任务时常说的一句话。她还专门向医生请教学习核酸采样技能,为准确快速掌握技巧,她拿自己练手,在为小区全员核酸检测采样时,为了能顺利戴上护目镜,她还特地换上了隐形眼镜。近一段时间,常重复出现的一个场景就是“临近深夜,电话响起,某小区筛查出现阳性,需要转运,穿戴防护装备,上楼敲门,护送上车,回来已是黎明”,虽然疲惫,但依然昂头向前,她坚信一定能“冲破黎明前的黑暗”,迎接战“疫”胜利的曙光。
疫情面前,她像军人一样去奉献,是为民服务的“勤务员”。
疫情期间,爱人因需在岗值守无法回家,小家全靠年迈的母亲操持,每天最期待的时刻就是跟家中两个孩子视频通话。然而在女儿十二岁生日的当天,手机屏幕前的女儿沉默不语,三岁的幼子哭着要妈妈,蔡芸强忍住自己的眼泪,微笑着给孩子们画着“妈妈今天就回家,给你们买一个大大的蛋糕”的“大饼”。进入全区静态管理后,片区居民因对封控政策的不理解,常常给居委打电话抱怨、投诉甚至是谩骂,蔡芸总是“照单全收”,耐心细致进行疏导劝解,有人问她为何不拒接呢?她说“群众有情绪是正常的,我要当好一个倾听者、劝解者,让群众有个发泄排解的渠道,将心比心,总会得到居民的理解和支持”。为了打通物资配送的“最后100米”,她用柔软的肩膀扛着沉重的面袋、米袋、菜袋,爬上爬下,每天也不知道走了多少个100米,脚底被磨出血泡,血泡破了被磨成死皮,但只要群众有需要,她就继续往前走,她坚信“只要扎扎实实一步步走,总会到达胜利的终点”。(上海市徐汇区退役军人事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