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武警天地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武警浙江总队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纪实

2015-07-16 13:49:16来源:解放军报

“我部数十名官兵在执行任务中受伤,请求医疗队支援……”只见作战值班室参谋接到部队请求后,迅速向医疗队下达命令,并通过后勤一体化作战平台调取事发地附近卫勤保障协作单位信息,通报需要医疗支援的内容……30分钟后,受伤官兵被就近送达医院。这是盛夏时节,武警浙江总队接受上级现代后勤建设评估中的一个镜头。

近年来,该总队坚持战斗力标准,聚焦后勤建设“三大任务”,探索将后勤大数据纳入指挥训练体系,推动后勤保障向信息化条件下的现代后勤转型升级。

围绕实战需求,构建信息化条件下应急保障体系

这是一场快速处突后勤保障演练。浙北某地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武警浙江总队派出近千名官兵第一时间投入到救灾中,后勤部门闻令而动:调取各相关战储点、警地联供点等大量信息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内容翔实的后勤综合保障方案自动生成。

“信息化条件下,后勤保障力建设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才能提高现代后勤的实战化水平。”该总队后勤部领导告诉记者,前几年有的单位对“三大任务”内涵把握不准,唱现代后勤的调、走传统后勤的路;有的重硬件轻软件、重有形轻无形,有的片面强调客观条件限制,观望等待的思想严重。

2010年夏,超强台风造成钱塘江、兰溪江洪水肆虐,总队直属支队和金华、绍兴等支队投入兵力救灾,部队急需的物资、器材却要远程调拨,一时影响了救援步伐。

这次救援保障不力,引发了总队领导推动现代后勤建设的紧迫感:后勤建设必须围绕实战需求展开,要把后勤应急保障力量建设纳入年度工作考评范畴,积极构建信息化条件下多位一体的应急保障体系,着力将官兵思维从传统的重硬件、拼档次引导到重质量、聚战力上来,在剪羁绊中树牢实战标准。

2013年8月,富阳市发生山林大火,该总队紧急派出350名官兵救援。面对高温官兵连续奋战5昼夜,无一人中暑、无一人减员。

破除自成体系的思维习惯,在融合发展中提升保障力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前不久,这个总队千人百车实兵实装拉动如火如荼展开。

仗未打响,部队行军途经的5个高速公路服务区、11个道路抢通应急小分队、7座民用加油站,1个小时内全部由平时转为战时、民用转为军用,上百辆战车实现了摩托化单日往返近千公里。

总队领导感慨:“依托警地融合式发展,地方的全力保障为部队战车快速机动注满了油。”

这样的“注油工程”得益于他们深化融合式发展的探索。该总队充分发挥双重领导优势,推动由简单结合向全面融合、由情感维系向机制融合转变;适应大数据时代,融入浙江“智慧城市”规划,对接智慧交通、电网、医疗等综合应用体系,为遂行任务提供有力保障。

仗怎么打,融合就怎么搞。近年来,他们还协调高速公路建设部门设立40个特殊出入口,境内大型交通枢纽开设便于快速装载物资的站台,4个机场专门为部队制订10余种应急保障预案;与全省百余家地方企业签订警地联保联供协议,可随时调用医疗、餐饮、维修、运输等单位的物资、器材。今年以来,总队各级不断完善实战化保障服务平台功能,800余名官兵入选深度融合发展人才库。

积极探索“一专多能、一兵多用”训练模式,促进整体保障效能提升

平战转换,应急保障指挥如何克服环节多、效率低的弊端?任务多样、条件各异,后勤保障力量如何实现高效抽组、快速到位、持续保障?带着这些问号,记者深入部队,了解该总队后勤保障基地“一组五队”(后勤指挥组、综合物资保障分队、军需给养保障分队、卫勤保障分队、运输油料保障分队、维修技术保障分队)建设情况。

“任务:防汛抢险……”采访时,该部一场“一组五队”应急保障演练正在进行:30余辆特种车驶出营门,经过急行军后到达钱塘江边某空旷地域,车辆就位、人员展开、帐篷搭设,针对防汛抢险任务需求的全部保障要素呈现眼前。

“后勤队伍能力素质单一往往成为制约应急保障的一大瓶颈。”总队后勤部战勤处处长蒋世杰说,总队探索加强“一组五队”建设,着眼“一专多能”目标,制订《岗位练兵实施细则》,确定不同职务、不同专业、不同岗位人员能力素质的硬杠杠,定期开展换岗轮训,提升遂行多样化任务保障能力。他们与驻地院校制订人才培养协作计划,选派技术骨干到装备厂家见习,加快能力提升步伐。

他们还注重通过“一组五队”的摆兵布阵、战法研究锤炼官兵像打仗一样训练,像训练一样打仗。经过一年多的建设,目前该总队后勤专业队伍能力素质和整体保障效能得到了明显提升。

(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