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游沪定桥感受红军的英雄壮举

2016-10-29 21:15:45来源:中国网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的日子里,电视上播放红军长征的电视剧,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战斗残烈感人,妻子对我说,暑假,咱们应带孩子到沪定桥游游,与孩子们共同体验红军长征的艰难。与我们一起看电视的孩子,一听说要去泸定桥,都吵着说明天就去。

泸定桥位于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县城的大渡河上,建于清代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爷亲自题写“泸定桥”三个大字。泸定桥是大渡河上建造的第一座桥。大渡河是四川省里一条天险长河谷,河两边险峰兀立,谷壁陡峭。深深的河水在狭小的河床上走得又急又汹,是国内最湍急的河水之一。

古时,泸定是川藏交通的必经之道。西藏人爱喝茶,四川是产茶主区,川茶大多销往西藏。由于大渡河水流急,很难架桥。古时的茶道,只能靠笮桥、溜索与牛皮船渡河。这种落后的过河办法,给交通带来不便,有时还发生故事。四川有大量的茶需运西藏,西藏的宝马是清朝很好的战马。

清康熙时,北方安全受到威胁,康熙皇帝用战略的眼光看待川藏交通,下旨建铁索桥。泸定桥建成后,清朝廷在川设立了茶马机构,川茶换西藏宝马,川茶得到消路,西藏得到茶叶,藏民喝茶方便多了。泸定桥的建造,既增加了国家的税收,又获得了战马,一举多得。

看着桥头挂着康熙皇帝亲手写的“泸定桥”匾额,我们踏上泸定桥。这是一座由13根铁索链组的的桥,其中桥底9根,两边各2根为护栏。铁索桥长100米,宽3米,东西走向。每根铁链约重2.5吨,由890个扁坏扣联一起。铁索上铺木板,桥两头各有1座20米高的桥台,台内置若干铁桩,13根铁链铆定其上。

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先行部队,奉命夺取泸定桥。红四团在一日夜急行120里山路后,来到泸定桥西边。可守敌早已将桥板拆去,并准备随时炸桥,以此来阴止红军过大渡河。

红四团22位勇士,在连长的带领下,冒着对面敌人的枪林弹雨,在空荡荡的铁索桥上艰难地前进,敌人不停地从东桥头射击没有任何掩,在铁索链上爬行的红军战士,红军战士有的被子弹打中,有人中弹落入河中,但红军战士不怕牺牲,前仆后继,英勇顽强地与敌人战斗,最后终于战胜敌人,夺取了泸定桥……

走在铺满木板的铁索上,眼看下面汹涌澎湃的河水,我脑海里不时映着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画面……突然,桥稍稍晃了一下,我立即感到头有点晕。走在我身后的两人儿子,此时也发出害怕的声音。我说,孩子,别怕,学当年红军的英雄,22位勇士,没有桥板,在敌人的子弹扫射下,都能过去,我们没什么过不去的。

大儿子说,爸说得对,我们是来学红军英雄的,我们会战胜害怕。此桥虽然宽3米,但左右两边除铁索链外,很空洞,下面就是滔滔河水,惧高者的确行走时免不了有点胆颤心惊。

我们全家手拉着手,终于走到对面桥头。小儿子感慨地说,那晚看电视,见毛主席牵着蒙了眼睛的小警卫员过桥,我们还偷偷笑小警卫员胆小呢。想不到今天现场体验,我们也出了洋相。大儿子说,亲自体验泸定桥,更加了解当年22位飞夺泸定桥勇士的英雄气慨,更加体会红军当年长征的艰苦,更加了解新中国来之不易,我们要爱护我们的国家……

想不到,游泸定桥,能给孩子带来这样良好的教育。看来,以后要多点红色游,让孩子们了解过去,更爱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