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儿子马上就出发了,到了部队,一定干出个模样来,告慰您的在天之灵。”昨天8时,洋口港经济开发区(长沙镇)富盐村12组青年袁学海站在母亲遗像前,点上1枝香,接着3鞠躬,然后乘上村里送行的面包车,来到县国防楼报到。
换上崭新的军装,父亲为袁学海戴上大红花,再三叮嘱儿子:“家里的事儿,你不要牵挂,在部队严守纪律,团结战友,练好军事技术,报效国家,你做到了这些,你妈妈才会含笑于九泉……”“爸爸,妈妈生前的话,我永远铭记在心,在军营,我一定努力。”18岁的袁学海带着妈妈的遗愿,在亲人欢送下,登上大巴车,踏上奔赴军营的旅途。
7月下旬,看到电视上抗日老兵前赴后继杀鬼子的袁学海,坚定了当兵的决心,并通过了初检。8月上旬,洋口港经济开发区组织适龄青年到县里复检和政审,结果符合参军条件的人数远远超过征兵人数。当天晚上,上了一天班的妈妈施红春下班回来,袁学海央求母亲为他走“后门”。匆忙扒过大半碗饭,施红春立即登门去找村民兵营长夏红军通融。
“我家伢儿,一心想到部队锻炼,我也很想把他送到部队去,体检、政审都通过了,请你帮帮忙。”夏红军也当过兵,知道适龄青年的迫切心情,当场答应“设法争取一个名额”。“想不到,施红春第二天晚上还来找我,第三天又来了,经过区人武部与其他适龄青年反复沟通,才把这个名额拿到手。”夏红军说,“施红春得知儿子当兵十拿九稳的消息,连续对我说了好几声谢谢。”
“那天夜里妈妈回到家里,把好消息告诉了我,与我谈了两个多小时的心。”袁学海说,“妈妈说,当兵的名额得来不易,从今往后要以一名军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要像岳飞那样精忠报国……”
不幸的是,8月18日晚7时许,施红春下班回家,途中与一辆直穿马路电瓶车相撞,经抢救无效去世。丈夫袁爱军料理完妻子的丧事,考虑到肇事方经济困难,只拿了很少赔偿就了结。送子参军是妻子的心愿,袁爱军强忍悲痛,一直在家开导儿子,稳定儿子的情绪。
9日,袁学海接到如东县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的入伍通知。昨天,告别养育他成长、疼爱他的亲人,袁学海离开家乡,奔赴山东边防部队的军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