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征兵动态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传奇老英雄送两代“雷锋”入伍

2015-10-19 13:25:44来源:中国拥军网

9月的鞍山,秋高气爽。

在中华南路一座旧式平房里,一位白发老人热情地讲述着他传奇的故事。虽然已是92岁高龄,但老人精神矍铄,神采奕奕,仍保持着每天看书读报、关心时事的习惯,说起话来声如洪钟、思路清晰。这位老人名叫余新元,是辽宁省军区鞍山军分区干休所正师职离休干部。

在刚刚结束的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上,作为甘肃的一名抗战老兵,92岁高龄的余新元是唯一接受检阅的。

他是一个有着浴血传奇的抗战英雄,曾亲历平型关大战、百团大战、狼牙山反扫荡等著名战役战斗,并被授予“抗日战斗模范”称号。

也正是他亲手将雷锋和“当代雷锋”郭明义送进了部队……

本报首席记者 唐学仁 文/图

自豪一生 送出两个“雷锋”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省学雷锋活动深入开展,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庆节前夕,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雷锋精神研究会组织中央驻甘及我省共11家媒体,专程赴辽宁、北京采访全国学雷锋活动的先进典型,学习他们开展学雷锋活动的经验和方法。

在钢都鞍山,一提到老红军余新元,人们无不竖起大拇指,啧啧赞扬。这不只是因为他在战争年代功勋卓著,更多的则是敬佩他把“两代雷锋”送入部队。半个多世纪以来,他矢志不渝讲雷锋、做雷锋。

1959年,余新元任辽宁省辽阳市兵役局政委。11月8日上午,操着湖南口音的“小个子”雷锋来到他的办公室,情绪激昂地倾诉自己因为身高、体重不符合条件而不能入伍的糟糕心情。在交流中,余新元得知雷锋是孤儿,有着和自己相似的苦难经历。雷锋每天的生活、学习,余新元看在了眼里。余新元觉得政治合格比身体合格更重要。当时的他作出了一个决定,一定要让身体条件不合格的雷锋参军入伍,所有的责任他自己承担。在余新元的努力下,雷锋如愿去当兵。

发现郭明义,又让余新元结缘“当代雷锋”。1976年底,时任鞍山警备区副政委的余新元,听说辽宁省劳动模范郭洪俊的儿子郭明义报名参军,便亲自前往了解这个应征青年的德才表现。得知郭明义品学兼优,余新元非常高兴。他极力向负责征兵工作的人员推荐郭明义,使郭明义如愿穿上军装。送郭明义上火车时,他还再三叮嘱:“一定要当个雷锋式的好战士!”

生平幸事 参加了工农红军

余新元出生在静宁县界石铺一个贫苦农民家里。余新元10岁时,他的母亲因被土匪追逼跌入深井丧生,两个妹妹被活活饿死,父亲带着他和两个弟弟靠给地主家放羊活命。

“自从见到长征的队伍,见到毛主席,我就知道人不能光为自己活着。要为民族,为国家,为老百姓(603883,股吧)。”余新元永远不会忘记那些决定一生信念和道路的神圣时刻。“这是我一生最庆幸的事。”余老激动地说。

那是1936年秋,黄土高坡,甘肃静宁。出身贫苦的少年余新元,迎来了劳苦大众自己的队伍——中国工农红军。

红军队伍在静宁县界石铺镇休整18天,余新元每次都挤在人群中聆听毛主席演讲。许多内容他听不懂,却听懂了“红军是穷人的队伍”这句话。于是,他义无反顾地赶着地主家的200只羊走进了红军的队伍。

在战斗中因为负伤,他见到了白求恩。那是在黄土岭战斗中,余新元的左腿被日军机枪打成了“马蜂窝”,是白求恩大夫亲自主刀才免去截肢的不幸。

抗日作战时,他参加了狼牙山反扫荡。子弹打穿了余新元的胸部,让他昏迷200多天。

参加解放战争时,他投入了辽沈战役。右脚被机枪打得血肉模糊,依然冲锋不止。就是这一仗,他失去半个脚掌,至今仍靠假肢行走……

矢志不渝 传播雷锋精神

雷锋牺牲后,余新元下定了一个决心:余生干好一件事——保持红军本色,学习宣传雷锋精神!

三十多年来,他以弘扬雷锋烈士精神为己任,把作与雷锋有关的报告与教育后人的工作,当成了自己的另一个战场。 离休以来,他的足迹遍及60多个市县,深入800多个单位,作学雷锋报告3000多场,听众达400万人次。

“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就要把雷锋精神传播下去。”在余老心里,雷锋永远值得学习。他自己出资制作印有“学习雷锋、从我做起”的雷锋像章,每当亲戚朋友、街坊邻居家里有个喜事,他都要送上一枚,并告诉他们:“这是一把让心动起来的钥匙,用好了能让你们一辈子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