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8月23日电题:第二军医大学医疗服务博士团倾情服务百姓16年
胥金章、肖鑫、王泽锋
8月18日晌午,盛夏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校园。
骄阳下,一面印着“医疗服务博士团”金色大字的队旗鲜艳如火,随风飘展。
旗帜下,9名中青年军医卸下行囊,一队排开,晒成古铜色的脸庞沁着汗水,佩戴红十字的臂膀整齐敬礼。他们刚刚赴海南文昌完成了7000余人次的巡诊,发放了价值10万元的药品。
这是第二军医大学派出的第16支医疗服务博士团,如此简短的归队仪式年复一年,延续到今年已是第16次。
自2000年开始,这所大学主动参加由中宣部、教育部和团中央发起的百支博士团“三下乡”活动,足迹遍及新疆、青海、西藏、四川、广西等9地,行程共30多万公里,服务军民10万余人次,被誉为“民族团结的使者”“广大农牧民的福音”。
一诺十六年:爱民基因在博士团成员间代代相传
时隔16年,已是解放军153医院副主任医师的李永生,仍忘不了当年用“手语”跟他交流的那对维吾尔族夫妻。
2000年暑假,正在第二军医大学读博士的李永生作为第一批博士团成员,随团队来到新疆和田。刚到第二天,一对维吾尔族夫妇怀抱婴儿赶来求救。
原来,他们11个月大的女儿阿依木汗已昏迷3天3夜,跑遍乡里的几个卫生所也毫无办法。由于不懂汉语,这对夫妇只能用“手语”焦急地告诉李永生:他们只盼女儿能睁开眼!
通过采取降颅压、抗惊厥、保脏器、吸氧等一系列紧急施救措施,同时李永生与同伴轮流为孩子吸痰、按摩。一天半后,小阿依木汗奇迹般苏醒了,发出了清脆的啼哭。语言不通的父母一时激动得难以表达,只好握住李永生的手紧紧不放……
李永生说,当小阿依木汗睁着乌黑的大眼睛看着他时,就“顿悟”了读博和行医的真谛。
随后20多天里,他们以顽强对抗着当地风沙、缺水断电等恶劣环境,奔走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最南端,行程8000公里,诊治病人6000余人次。
如今,十几年过去,这支爱民情怀的火炬,从李永生等第一批博士团成员的手中递出,在一批又一批博士团成员间传承着。80后的呼吸科博士朱莹就是其中一位播火者。
2013年暑假,朱莹随博士团来到革命老区广西兴安县。在华江瑶族乡巡诊时,她发现了被严重的肺病折磨得脸色蜡黄的罗阿婆。面对朱莹的诊治,老人默默地说:“姑娘,我得的是肺癌,没救了!”
朱莹却不信。她硬拉着老人重拍了肺部CT,研究后认为:结节不像是肺癌,可能只是重度肺部感染。随后,朱莹申请为老人减免了医药费,持续做了2个星期抗炎治疗后,复查显示病灶缩小了一半。
博士团返程前,已转为轻咳的罗阿婆步履蹒跚地找到朱莹,塞给她一个包裹:“自家地里种的,拿去路上吃。”解开包裹,看到一排排金黄色的玉米冒着热气,朱莹禁不住热泪盈眶。她坦言,之前对“为谁当兵、为谁行医”没有太深理解,老区给她上了一堂终身难忘的教育课。
“让青年博士在投身实践的过程中察民心、长才智、立信念,是我们培育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模式。”第二军医大学政治部主任王连锁说。
一切为病除:用医者良心和精湛医术造福“四区”
看病若不行,一切等于零。
复明手术是博士团的“招牌”之一,16年来,他们接连为多地白内障患者上演重见光明的“帽子戏法”。
在新疆和田,78岁的维族老人肉孜双目失明6年。2000年夏天,博士团为老人实施了白内障手术。当老人睁开双眼看到为他手术的眼科周博士时,激动地紧紧抱住这位青年军医说:“我在黑暗中苦熬,有时想还不如早些死去,但是党派来人民军医救了我!感谢共产党!”
同样,在海拔近3000米的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博士团一抵达当地,眼科博士李由当天就成功完成了4个白内障复明手术。一位重见光明的回族老人激动对李由说:“我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眼前一亮,解放军的恩情我不会忘!”
在广西兴安县,博士团遇到一名因车祸严重骨盆骨折患者。骨科博士杨鹏利用先进的3D打印技术,与当地医生一起,为患者实施了3D打印辅助下的骨盆髋臼骨折手术,使这台原本需要5、6个小时的复杂手术,缩短为3个小时,成为全国县级医院开展的首例这一类型手术,患者术后不久便行动自如。
“边远艰苦地区缺医少药,为民治病就是送温暖送关爱。”第二军医大学校长孙颖浩告诉记者,博士团围绕服务地区的疾病谱,有针对性地进行送医送药,16年已建立起一整套对口帮带的长效机制。
一心传帮带:将前沿医疗技术“植入”落后地区
对于博士团来说,与送关爱同样重要的,是送技术。
2001年,博士团在青海海北州医疗帮扶期间,看到当地第二人民医院的电子胃镜长期闲置,消化内科博士杜奕奇利用一周时间进行了20多例胃镜彩图示教,悉心传授胃镜技术,并帮助建起胃镜室。
2005年,博士团捐赠给云南鲁甸县人民医院价值20余万元的全套腹腔镜设备,在当地指导开展29台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填补了乌蒙山区医疗史上“微创外科”的空白。
2014年,博士团将先进的3D打印技术带到在广西兴安县人民医院,对当地骨科医生进行技术培训,并留下3D打印医疗教学模具。
16年来,针对胃病、白内障、妇科疾病等边远艰苦地区常见病、多发病,博士团成员们手把手带教操作呼吸机、腹腔镜、消化内镜、泌尿微创术等实用新技术,共进行技术带教10万余次、手术示教500余台、业务讨论600余次,为“四区”培养出一支支“常驻博士团”。
鲁甸县委县长石邦云说,第二军医大学博士团在支援鲁甸5年里,耐心为本地医生教本领、传技术,做到了“帮扶一科、辐射一院、惠及一片”。
迄今为止,这支团队持续深入老区、边区、营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等“四区”,真情服务不断线,已连续11年被中央五部委评为“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2014年荣获上海市社会实践30周年“十大最具影响力项目”。
(责任编辑:吴婧)